中华文化在与南北民族和邻国的交流中发扬光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多民族组合的大家庭。“天下一家”的思想在唐宋时得到进一步发扬。司马光说“虽华夷仁暴,大小强弱,或时不同,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能独尊一国谓之正统,而其余皆僭伪哉。”《金史》说:“契丹汉人久为一家”,“女真、渤海本为一家。”虽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千差万别,但在移民杂居,互通有无,往来交流,图书的翻译与编著流通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感情。文献记载,五代至宋初,西川写经流入敦煌。如《佛说十王经》上有,“成都大圣慈寺藏川述”题记。《维摩诘经》题“大周广顺八年(958年)十月十一日西川善兴大寺两院法主大师法宗往西天取经留与郡主。” 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经典360卷作嫁妆。佛教僧人把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佛经、医学、农学、工程技术、天文历法、历史、诗歌等书籍译成藏文;随同入藏的手工业工匠将制陶、造纸、制墨等手工业技术也传入西藏,沟通了中原和西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宗教文化的交流。唐代会昌元年(841年)当吐蕃发生灭法时,有僧人满载律藏典籍从新疆经甘肃到四川西部传播佛法。西夏统治者为了学习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发展自己的文化教育,除了大量收藏汉文典籍外,还用西夏、汉两种文字翻译、雕印书籍,种类繁多,诸如大量刻印佛经、儒家经典、诸子、史传、佛经、诗、文、小说、格言、谚语、文字、音韵、兵书、法律、医术、版画等等。从西夏绘画作品中也能看到藏传佛教艺术与西夏的交流,如保存在贺兰山遗存的石窟寺院、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地的壁画和黑水城出土的唐卡与版画等。《金史交聘表》说,“西夏遣使赴宋献马匹乞赐佛经一藏,赴金购置儒释书籍,用夏、汉两种文字雕印流通。”《益洲名画记》中说:“天福年(936-943年)赵玄德入蜀,将来梁隋唐名画百本至今相传。”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日僧宗睿从长安回日本,携有在成都雕印的《唐韵》一部五卷,《玉篇》一部二十卷。“咸通三年初至汴州,更至长安,随从访写经籍,于咸通七年携同所得经书一百三十四部及诸文物返国”(《中国佛教》中国佛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