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作学习的价值旨归
 
更新日期:2019-05-07   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浏览次数:2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美国。它既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也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以积极互赖、

 
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美国。它既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也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以积极互赖、个人责任、异质分组、社会技能、小组反思为要素[1],通过将不同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任务分配,开展学习,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作为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它强调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合作学习的双重属性既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也契合了其价值目标。这反映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就是其能够由表及里的促进不同民族学生间的相知相识、情感共鸣、价值共识以及同步发展,并在切实发挥各民族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铸牢各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表层来看,合作学习以异质分组为基本要素、以成员间积极互赖为核心要素。异质分组是将不同特质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积极互赖即指学生知觉到自己与小组成员是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相互依赖的关系”[2]。合作学习要求将不同民族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并在相互依赖中实现学习目标。这就打破了不同民族学生间交流交往的界限,使得学生们走出自己的民族朋友圈,近距离接触、熟悉不同民族的同学,并为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中构筑积极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与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由表及里,深层次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其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合作学习任务的价值性。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促进学生的“五个认同”与地区发展为旨归。由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学生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实际上构成了融多种文化与价值于一体的文化场域。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既需要不同文化与价值的交往交流,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价值的认同。这使得不同民族学生之间有机会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与价值观,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与价值理念,促进相互间的尊重,形成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作学习的价值旨归

下一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作学习的价值旨归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