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论语新释三则
 
更新日期:2019-05-08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浏览次数:19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9)从古到今,训诂学家,经学家对于《论语》中的这句慎终追远的解释是高度统一的。兹列举几家:何晏《集解》:孔曰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9)
从古到今,训诂学家,经学家对于《论语》中的这句“慎终追远”的解释是高度统一的。兹列举几家:
何晏《集解》:“孔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后也。’”[ 黄怀信:《论语汇校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821页。]
邢昺《注疏》:“慎终者,谓终父母之丧也。以死者人之终,故谓之终。执亲之丧礼,须谨慎尽其哀也。追远者,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也。孝子赶时念亲,追而祭之,尽其敬也。‘民德归厚矣’者,言君能行此慎终追远二者,民化其德,皆归厚矣。言不偷薄也。”[ 同上,63页。]
朱熹《集注》:“谨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字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 同上,63页。]
杨伯峻《译注》:“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了。”[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12月,7页。]
自从孔安国将这句话与孝敬父母、祭祀挂钩,学者们可能受了他的影响,解释皆大同小异,唯一有较大不同的是皇侃,他在《义疏》中列举了两种观点,一种同众人:“慎终,谓丧尽其哀也。丧为人之终,人子宜穷其哀戚,是慎终也。追远,谓三年之后为之宗庙,祭尽其敬也。三年后去亲转远,而祭极敬,是追远也。”另一种则很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宜慎也。久远之事,录而不忘,是追远也。”[ 黄怀信:《论语汇校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62-63页。
]笔者认为以上诸家解释皆误,唯有皇侃所引的第二种观点才是正解。
这句话中的“终”应当理解为本义“终结”。“慎终”即谨慎收尾的意思:
(1)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尚书·太甲下》)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四十六章》)
(3)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荀子·议兵》)
(4)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荀子·礼论》)
这些例子本身其实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慎终”:(1)中要求居安思危;(2)中“慎终”是成功的保障;(3)和(4)中要求“始终如一”。可见都是与“结尾、终点”有关而与“死亡”无关。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论语新释三则

下一篇: 论语新释三则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