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时期
本文的上古汉语时期包括先秦和西汉两个时期。先秦时期,我们通过对《周易》《诗经》《今文尚书》《论语》《左传》《国语》《孙子》《墨子》《管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14部文献测查,发现先秦时期“舀取义”动词主要用“挹”和“酌”,“挹”凡6见,其中《诗经》有4见,《管子》《荀子》中各1见。“酌”凡5见,《诗经》中3见,《庄子》中2见。“挹”最早见于《诗经》,《诗经》4见中有3见为“挹彼注兹”这种格式,即将“酒水从彼处舀取出来倒入此处”。先秦所见6例表“舀取义”的“挹”,受事无一例外都是“液体”。兹将全部用例,列举如下:
(1)酌彼行潦,挹彼注兹。(《诗经》)
(2)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诗经》)
(3)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荀子》)
(4)故此所谓用若挹于河海,若输之给马。此阴王之业。(《管子》)
“酌”表示“舀取”义,最早也是见于《诗经》。“酌”的受事和“挹”的受事基本相同,都是“酒”“水”等液体。其中“酌彼行潦”( 从积水坑中舀取水)在《诗经》中有3见。“酌焉而不竭”(从大海中舀取水,大海是不会枯竭的)在《庄子》中有2见。“酌”的工具可以用“匏”和“斗”,“酌”的文献用例,如:
(5)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经》)
(6)酌彼行潦,挹彼注兹。(《诗经》)
(7)酒醴维醹,酌以大斗。(《诗经》)
(8)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庄子》)
(9)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庄子》)
西汉时期,我们对《新书》《新语》《淮南子》《史记》《春秋繁露》《盐铁论》《说苑》《列女传》《新序》《法言》等10部文献进行测查。发现,该时期“挹”凡2见,均见于《列女传》,“酌”仅1见,见于《淮南子》。 兹现将用例全部摘录如下:
(10)授子贡觞,迎流而挹之。(《列女传》)
(11)投而弃之,从流而挹。(《列女传》)
(12)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或通焉,谓之天府。取焉而不损,酌焉而不竭,莫知其所由出,是言瑶光。(《淮南子》)
可见,上古汉语时期,“挹”和“酌”受事都是液体的水或者酒,使用频次比例是8:7,二者比例相当,“挹”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