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鲍恩理论视域下的《奥丽芙·基特里奇》
 
更新日期:2019-05-09   来源:名作欣赏   浏览次数:21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美国作家伊丽莎白斯特劳斯(ElizabethStrout)的《奥丽芙基特里奇》(OliveKitteridge,2008)是一部关于悲伤、孤独和爱的小说,作品于2008年出版后即备

 
美国作家伊丽莎白·斯特劳斯(Elizabeth Strout)的《奥丽芙·基特里奇》(Olive Kitteridge, 2008)是一部关于悲伤、孤独和爱的小说,作品于2008年出版后即备受评论界关注,并于2009年获美国最高权威普利策小说奖。作者以奥丽芙为轴心,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描写了克劳斯比小镇上日复一日上演着的生活悲喜剧,倾听每个小人物经历的人生故事,探寻其中深藏不露的细微情感,领悟人世的温情与希望。
《奥丽芙·基特里奇》共13章,每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并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讲述关于人生、关于成长、关于爱的故事。而贯穿其间的就是女主人公奥丽芙·基特里奇,她时而是某部短篇中的核心人物,时而只是以回忆的形式一闪而过,但却把它们串联成意蕴丰富而深沉的以短篇形式呈现的长篇小说。
斯特劳特从不过分展现奥丽芙的主角光环,而是将其隐藏在复杂的人物勾连之中。作品中的101个小人物来自小镇不同阶层的不同行业,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小说中人物的社交网络,他们在奥丽芙身边讲述着自己的人生故事,而奥丽芙借助生活的慧眼,观察和审视着自己的内心,进而深度剖析自我。奥丽芙也曾歇斯底里地抱怨过世间的不公,但伴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经历的累积,她逐渐洞悉生活的真谛,最终心如止水般淡然面对本可以得到却又失去和早已得到却日渐麻木的一切,比如爱和人心。
著名诗人北岛的诗歌《生活》,全诗仅一个字:网。奥丽芙的生活就是一张巨大的网,以时间为横轴,以人事为纵轴,交错之间的顶点坐标就是奥丽芙茕茕孑立的身影。无论在生活中与他人碰撞出怎样激烈的火花,经历多少曾经难以忘怀的故事,最终都会向“时间”这位伟大的作者妥协,因为生命的本质即孤独。
生命不可复制,人生没有指南,因而复杂难卜。在主流价值的灌输和大众目光的窥视下,坚持自我成为一件奢侈且困难的事情。心理学上,与坚持自我极其相似的概念即自我分化,它决定人能否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以及是否能在外界压力下依然坚持己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鲍恩理论视域下的《奥丽芙·基特里奇》

下一篇: 鲍恩理论视域下的《奥丽芙·基特里奇》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