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机不离手”的现象愈发普遍,手机成为大学生社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媒体源,对舆情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强大的交互功能,打破舆情主体的时空限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上网获取信息。手机媒体是一种交互性强的开放式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受众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定制特定信息,并能参与互动和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强大的交互功能使得舆情主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参与到舆情的传播和讨论过程中,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影响下网络舆情发展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成为不可控的一个因素。
多样的传播方式,改变舆情内容的传播速度。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改变了传统的手机仅仅只能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的单一功能。智能技术下的手机媒体可以进行文字、图片、影像、邮件等等多种方式的传播,可以通过一种或几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对舆情内容进行传播,更加快速逼真地进行事件报道,增加受众的可信度,激发受众的情感,使舆情传播加入情感色彩。同时,由于手机媒体的开放性,在事件报道和舆情内容发布时会出现内容断章取义,特别是通过视频、音频等影像方式传播时,一旦激发受众情绪,舆情内容会快速传播,甚至会通过线上号召线下进行集会、游行示威等现象的出现。因此,在对高校事件的报道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中,手机媒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挑战舆情客体的判断能力。手机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权威”式 的传播模式,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没有太多的自由选择空间,而手机媒体的传播使得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数据源。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带有多元价值取向,加之网络自由化,信息经过多次转发甚至再加工后有可能严重失真,也有一些信息在发布时加入个人情绪化的意见,很快成为点燃公共舆论的导火索,这些都对舆情客体即舆情接收者的判断力提出挑战。而高校网络舆情客体又是大学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容易被情感左右失去理性判断,容易被现象迷惑失去透视本质的能力。因此,因势利导,提高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准确掌握舆情发展,积极引导舆论动态,成为网络舆情导控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