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由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而来,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在其著作《什么指示最有价值》(1859)首先提出,意为“学习的进程”。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计划、组织和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的总和,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等。
隐性课程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P.W.Jackson)在其著作《班级生活》(1968)中率先提出,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隐形课程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言行规范和态度等。与课堂教育相比较,隐形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非常重要的意义,隐形课程涉及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人际心理环境等内容,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式地塑造学生人格特质,其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加积极且深刻。
体育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规定的体育教学之外,在学校特有的教育性环境和进程中体育教育者们以间接或内隐的方式,将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习经验(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意志、行为规范等)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心理的教育活动,它可以触及学生心灵深处,调节与显性课程学习动机相关联的心理活动(如情感、兴趣、意志等)。对学生产生积极且正向的影响,激发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内驱力,在实践体验中留下深刻且难忘的记忆,端正体育态度,养成持久的体育行为规范。体育隐形课程资源就是对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非显性的课程资源的总称,包括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校园传统体育赛事活动、校园体育道德风尚、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体育教师人格魅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