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讲,当下中国的飞速发展是以牺牲文化自信而获得技术自信的过程。人们对于技术的崇拜已经远远超过对文化的崇拜,设计师在这样的变革中已经完全被商业价值绑架,成为“伪文明”的帮凶。设计基础教育要在文化回归中深度思考设计的真正价值所在,激发设计的文化力量,让设计在良性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赵健教授专注于设计文化的思考,其指导的毕业设计作品多追求形式之上的文化思考,他强调要避免形式主义的概念,“当内心的逻辑升起的时候,形式就在等着你了。”《“信息”背后——“《匡庐图》”》是赵健教授指导的其中一件毕业设计作品,将废旧报纸和荆浩的山水画作《匡庐图》嫁接,废旧报纸象征的是当下社会海量的信息,《匡庐图》展现了一个空灵的、远离人间烟火的世界。作者用废旧报纸复原了《匡庐图》的相貌,以手工书的形式呈现出来,体现了海量信息社会的文化价值思考。《五道口》则运用了纪实手法、图片拼贴的方式展现了在五道口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的人一种生存状态,整本书没有一个经过电脑设计的文字和符号,形式和内容达到一个完美的统一。
(二)基于规律(Rule)的共性认识
设计基础教学要化清晰的专业界限为模糊概念下的共性诉求,在形式和思维训练中,不要过多、过早的强调专业特性,要将全部的视觉元素投入到二维、三维形态的共性规律研究中。同时,技巧训练之上的基本素养,也是设计的普世价值所在,思维与表达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 、学习与判断能力 、拓展与持久能力 的培养应该是贯穿人才培养和终身学习始终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睦教授谈到艺术及艺术设计教育时指出,越是具体、细致的针对各专业所进行的基础教学,就越是缺少厚积薄发的能力。而所谓的“相对化概念的基础”则恰恰相反地站在各种学科及专业领域之外看待基础教学的实施及基础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同的基础”,它是超越专业和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因为对美的判断、理解以及对空间、形态、色彩的分析和研究是没有专业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