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探索“最高支撑点”必须做到深沉的哲学反思,所谓“反思”即运用理性向内的一种探寻,这种探寻注定是艰苦的、寂寞的过程,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至许多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可见,哲学反思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深刻洞察,并力图寻出一个终极的标准和理由,也许正因为这种思维的抽象性、高度的概括性,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去体验哲学思维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感。所以,哲学反思是每一个想要获得哲学思维的人必须培养的,反思同时也意味着批判、超越,由此,不由得让人想起哲学史上“后浪推前浪”的情形,即:每一种新思想的产生都是时代的产物,并在那个时代闪耀,不过历史的车轮不断将人类带入新时代,那么另一种新思维便相伴而生,并取代原来的那种思想。如古希腊哲学摆脱宗教、神话的羁绊开启了人类的智慧之门,虽然中世纪的神学视哲学为“婢女”,但欧洲的文艺复兴重树理性大旗,至近代的德国古典哲学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不过,时代没有停止,人类思维的脚步也不会停止,这样,在19世纪中后期又产生了以实践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这种哲学反思不断地推进人类思维的前进,在这种反思的过程中,除了对前者的批判,也有对新情况提出的新问题,新问题往往成为后人努力克服的难题,但问题一旦破解,那必将是人类思维史的一大亮点。正如贺麟认为:哲学家有两类:一类是善于发问题的哲学家,一类是善于答问题的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可说答复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问题,斯宾诺莎答复了笛卡尔的问题,黑格尔答复了康德的问题。不管怎样,哲学的反思以各种方式不断地推进着哲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