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彩语言的美学意义
色彩语言,是电影领域的重要的情感基调奠定因素,这一语言不同于台词、动作等的直观含义,而是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心理情感要素负担起另一层次上的间接叙事与抒情功能,需要更多情节的二次推动与光影的视觉冲击,才能带来独特的意义。导演运用不同的色彩体现出不用的情感表意,例如,红色可以指向激昂的情感和蓬勃的生命,也可以指向血腥与暴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红倾向更是给予了红色特殊的情感意义与历史内涵。张艺谋在其1987的作品《红高粱》中就大量运用了红色这一基础色调,新婚就遭遇不幸守寡的九儿没有自暴自弃,不断的与命运抗争,而与只相伴的就是红高粱地中大片大片的红色,彰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勃发生命力;而在2002年的作品《英雄》之中,无名的红衣与充满镜头的红色光线仿佛在诉说着他心中的仇与恨,释放了更为强大的野性张力。
张艺谋对于色彩的运用堪称大师,黑不突兀,红不艳俗,黄不激烈,但这种色彩语言虽有特色,但本质上还是要服务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过去的故事往往是美好温暖的,所以回忆部分使用鲜艳浓郁的彩色填满屏幕;现实的存在凄惨悲凉,一转至现代画面就变得阴暗。过去与现实的对比,将人物往昔美好的岁月与残酷的现实进行了极其充分的对比,丰富了人物也丰满了情节。
美,本身即是一个充满主观色彩的意识词汇,而在张艺谋导演的手中,美学不仅仅是主观的情感感受,更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超越的革新,他不变而又求变,不真而又求真,力图寻找一片独特但却可以属于每一位观众的光影世界从而达到他真正想要的美学,而这一项美是先锋的独立的,是张艺谋以导演身份不断在“荒原”中探寻的常人无法理解的新式美学。色彩语言这一艺术形式在张艺谋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既是物理中光与影的世界,又是意识中黑与白的世界,相辅相成,合二为一,构成了张艺谋的美学世界,而他的新作《影》中对色彩的新一轮尝试,更像是其对于电影美学的拓荒式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