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心理危机与“扭力”概念
 
更新日期:2019-05-14   来源:人民教育   浏览次数:26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心理危机,是指当一个人遇到问题情景时,以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和他通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情况[2]。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个体内心矛盾的激烈冲突

 
心理危机,是指当一个人遇到问题情景时,以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和他通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情况[2]。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个体内心矛盾的激烈冲突、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衡、心理障碍的发生、精神崩溃失常等情况。一般来说,心理危机有四种结果:一是顺利度过危机,个体从中体验到了处理危机的心路历程,提高了抗挫能力;二是度过了危机,但对个体适应社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三是个体长期处于心理危机中,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四是未能度过危机,出现向内(自残、自杀)和向外(暴力攻击、犯罪)宣泄行为。
“扭力”(Strain)概念,也称“不协调的压力”。它指的是个体心理中内化的两种或多种对立观念或社会经验所产生的压力,即遇到冲突并做出决定时人的认知心理体验,如果不能放弃其中任何一个观念,便会产生心理上的痛苦,从而形成扭力[3]。扭力是个体在认知中由于存在对立的观念冲突而引发的心理失衡状态,它是预测心理危机的一项重要指标。董炳刚等人以山东省三所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他们的自杀意念与扭力情况,结果发现扭力在自杀意念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张杰等人运用扭力理论已经成功解释了大量因自杀案例的动机和过程。
二、大学生扭力状况与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快速期,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在感受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巨大挑战和压力。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进行心理自我调试,顺利度过大学时光,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产生扭力,给学习、生活和沟通带来不利,甚至造成心理危机。根据产生扭力的四种不同的应力源,大学生扭力可以分为:价值观冲突、期望与实现可能性之间的冲突、与他人比较的冲突以及与应对问题的冲突[5]。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心理危机与“扭力”概念

下一篇: 心理危机与“扭力”概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