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诸多大学都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改革。牛津和剑桥都采用“精英化”教育方式,制定了严格教学管理制度,法国以“多面性教育”和“专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应复杂世界的新时代人才[1-4]。在医学教学模式上,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首次在1969年提出PBL模式[5],英国的医学院到1990年也开始试行,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在英国各个医学院校普及[6]。这种教学模式侧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主要以含8-10名的学生小组学习为主,课堂上,每个小组围绕一个特定的医学问题,从各个学科和不同方向共同探讨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7, 8]。
而国内地方医学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以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为主,以至于平时难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时学生一时听不懂就步步听不懂,加上近年来高职医学院校文理兼收的招生模式,《医用化学》中理科学习数字化和公式化的大量呈现,导致部分学生,尤其是文科类学生“厌学”、甚至产生“放弃”的心理。另外,还存在教师教学过程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教学培养与社会发展脱节,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对创新无知、对应用不解,导致从业后动手能力差,理论无法联系实际,创新意识缺失等问题时时存在。落后的教学模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9]。目前,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成为影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关键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的质量,对我国在国际高科技领域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0]。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严重化、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不良化,人类亚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生活高质量的要求和先进医学技术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临床对专业性医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实验操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医学人才已成为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