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格斯看来,住房短缺不是某个时代特有的现象,也不是无产阶级特有的痛苦,一切时代的一切被压迫阶级都会受到住房短缺的伤害。然而,十九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的住房短缺却与当时的两个重要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快速城市化密不可分。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后,德国不仅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并逐渐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获得了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收回了富含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些都极大促进了德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使之能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化工、电力、内燃机应用、电讯等领域领跑世界。同时,工业化和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村就业人数急剧减少,剩余人口由农村涌向城市,德国城市化在普法战争后进入最为繁荣和鼎盛的时期。1891年德国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农村人口比重,城市化率过半,1900年达到54.4%,柏林成为伦敦、巴黎之后的欧洲第3大城市,人口超过188.8万人[1]。
就在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包括德国普遍出现了城市住房短缺,恩格斯注意到,两种不同类型城市住房供求的情况完全不同。在作为工业革命开路先锋的早期工业城市中,比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利兹、布拉德福德,以及德国的巴门-埃尔伯费尔德[曼彻斯特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城市,也是棉纺织工业的发祥地;利兹是煤、铁资源丰富的工业城市;布拉德福德在工业革命时期被称为世界羊毛之都,是毛纺织业的中心。巴门-埃尔伯费尔德在十八世纪就以纺织工业和小型铁制手工物品而著称。],几乎不存在住房短缺。而在伦敦、巴黎、柏林、维也纳这一类并不属于老工业城市,但受工业化影响正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大城市中,住房短缺却像疾病一样急性发作,并逐渐转为慢性病,始终困扰着城市这个有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