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否则实践教学将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2]。目前对于高校来说,实践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教务处、财务处、团委、图书馆、后勤集团等单位或场所,由于受到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可以提供的实习种类比较少,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来说更是如此,计算机成图技术实习可以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但测量学、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等教学实习必须到生产和管理一线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标。校外实践基地是指符合大学生专业特点,满足完成本科教育教学任务,与高等院校共建或有协议关系的企事业单位或场所。校外实践基地可以弥补校内实践基地的不足,是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
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组的指导意见,结合高等院校教学实践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总结得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主要包括: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地理学、经济学、规划管理学等基础知识;较高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了解掌握国土资源与环境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和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3S”技术和土地信息系统管理技术得现代土地资源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各高等院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可以发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中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2.1实习经费短缺
实习经费投入的不足,是高等院校实践基地建设的瓶颈。进行校外综合实习时,会涉及到学生和老师的吃住行和安全问题,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而现阶段学校能投入的实习经费较少,会象征性地向学生收点少量金额的实习经费,这并不能满足学生校外实习。没有充足的经费,就无法负担学生进行综合实习所必需的经费开支,导致每年开展综合实习时会出现一些实习项目无法开展或实习内容缩减的现象[3]。对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的另一方,即实习单位,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由于实习经费的短缺也导致实习单位对参与学校实践教学失去兴趣,制约了实习基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