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是一种教育理念,包含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三者统一于整体,缺一不可,三者虽然侧重不同,但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第一,全员育人,强调育人主体,既所有高校教师都有育人职责,包含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行政人员、管理人员等。高校教师要有育人意识和育人责任,形成全员负责、全员参与、全员监督的育人体系,构建完整高校育人工作体系和格局,充分发挥“1+1>2”的合作效应,培养精诚团结的育人团队。第二,全程育人,强调育人时间,通过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程实施、分步推进的方式,把育人过程贯穿于大学四年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全部过程,根据大一到大四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特征和心理需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的开展育人工作。第三,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空间,既把育人工作渗透到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环节,又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开展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育人形式和方法,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历史时期而产生的,是基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教育育人规律的归纳总结,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融入新的内涵。1950年,在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三育人”口号,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将育人途径拓展到教书、管理和服务层面,是教育改革的一次超越和一种新探索。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再次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因此,高校要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氛围,积极推进 “三全育人” 视阈下高校的育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更是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