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和事件在科学史中大量存在。据历史学家考证,“地心说”的集大成者,统治西方天文学界长达1500年的大科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不仅抄袭了别人的研究成果,而且伪造数据来支持自己的理论。近现代以来,许多名字听起来如雷贯耳的科学家纷纷被指证在其科学活动中存在着道德失范的行为。伽利略、牛顿、道尔顿三位都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他们的科学理论堪称经典。但是,支撑其理论的实验和数据漏洞百出,要么重复实验无法做出,要么篡改、伪造数据,要么肆意筛选、取舍,从而得到支持其理论的“最佳”数据。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中过于完美的统计数字,似乎豌豆乖乖地听从他的指挥,因而受到多人的质疑和嘲笑。统计学家费希尔说:“孟德尔的实验数据即使不是全部、至少也可以说大部分都是伪造的。目的是使它们与他预期的结果完全吻合。”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的油滴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样,他根据实验数据的“漂亮”程度,有选择地发表自己的数据然而在他的论著中却声称自己公布了全部的实验数据,从而通过作弊的“巧手”打倒了自己的论敌艾伦哈福特(Ehrenhaft,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物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难怪有西方研究者感叹,科学殿堂里那些金光灿烂的高大偶像,其实不少都是泥足巨人科学殿堂内一尊尊如此巨大的金像尚且存在明显的科学道德的污点,谁能保证科学王国里的芸芸众生没有同样、甚至更严重的科研诚信问题呢?
科研道德失范的行为和事例存在了上千年,一直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情况才开始变化。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路甬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科学技术不端行为,特别是一些严重违反科研道德的学术不端重大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科研道德和学风问题成为国际科技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最近几十年,科研诚信缺失的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不时曝光的相关案例常常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舆论的热点。古今社会对于这个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具有重要的文化启示意义,说明现代社会科研诚信缺失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现行的科研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全社会的道德环境不够理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诱惑太多,如此等等的因素都会导致科研主体出现诚信自觉方面的缺失。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因素,把科研诚信问题放置于人类文化史的进程中,分析现代社会对于科学文化认识的偏差以及科学意识形态对于科研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