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情感认知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排泄障碍及心肺功能障碍等。脑功能的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大脑在损伤后具有重塑的能力,不仅指突触层次的重塑,还存在分子、形态学及网络层面的重塑,这种特性使得大脑能够在结构和功能上修改自身,通过康复治疗可以重现丢失的功能。自从20 世纪以来,神经康复学在整个神经科学和临床康复医学大发展的背景下,已逐渐发展成临床康复医学最重要的亚专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本文就神经康复在康复机制、治疗手段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神经康复机制研究
神经的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是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基础,是近20年来神经生物学研究发展的重要领域。研究表明,成年大脑终生都具有重塑和功能重组的能力,经过训练和改变外界环境,通过邻近代偿、轴突芽生、突触功能重建、神经干细胞激活、神经生物活性因子释放及潜伏通路启用、网络重建等均可使功能得到恢复[1]。
1.1突触功能重建与神经可塑性
研究表明,技巧训练后大鼠的相应皮层运动功能代表区有明显扩大,同时在前肢运动代表区的第V 层神经细胞中突触大量增加[2],说明技巧训练可影响脑皮层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而这种皮质水平联接的突触重塑与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有关[3]。大量初级和次级神经元的死亡产生去神经支配的区域,刺激未受损神经元在相邻或远离梗死区的皮质和皮质下区域萌发、建立新的突触联系[4],反映了突触的可塑性,在大脑受到损伤后,突触可在数量、形态和效能上发生适应性改变,重新恢复联系及功能,在脑功能重建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