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推广
 
更新日期:2019-05-17   来源:职教论坛   浏览次数:24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课程思政指的是在高校所有课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技能的传授和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指的是在高校所有课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技能的传授和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后,《光明日报》上出现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论述。随后,上海率先在高校推行了“课程思政”改革试点,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即通识课)及专业课三类课程功能定位,从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团队乃至互联网手段载体运用等途径推进改革,着力实现全课程育人。自上海市高校大思政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以来,全国上下对于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已经形成共识,探索“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已成为下一步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与研究热点。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在“课程思政”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号召,广泛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在中国知网上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自2016年以来国内高校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关注度持续上升,从2016年的76篇文献被收录,到2017年收录数量达到了176篇,2018年截止目前已有136篇被收录。比较典型的有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高德毅,宗爱东(2017)提出的“发挥360度德育大熔炉的教育合力作用,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凸显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和注重在自然科学课程中科学思维和职业素养教育”[3]。西安外国语大学康俊民(2017)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队伍三个维度提出了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模式[4]。东华大学刘淑慧(2017)从目标导向、互联网平台基础和网络思政内容资料库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推广

下一篇: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推广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