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是我国海绵城市的第一批试点城市,重点在青山区和四新区改造,城区其他部分采用点式建设,目前的海绵城市改造建设已经完成了60%,青山示范区占地面积23平方米,集老工业区、棚户区、旧住宅区、水敏感区及循环经济区五大需求为一体。自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包括小区建设、学校建设、道路建设在内,在水质、缓解渗水情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科学规划出成效
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是:“一个中心、两个示范带、四个示范区”,围绕武汉站作为青山门户节点;依托青山港、东湖港、二号明渠,建造两河生态水域示范带;对棚户区示范区、红房子示范区进行改造、对红卫路商务示范区和开发南干渠生态示范区进行建设投资。2015年,武汉市“212”工程项目启动,同时,启动了青山港雨污水湿地及水环境恢复工程,初步形成了两河生态水域带;将南干渠作为轴心发展带状游园工程改造,并且辐射周边海绵城市建设;此外,基于吉林街主干道,形成了“海绵道路、海绵学校、海绵医院、海绵社区”的示范片,依托青山港,实现了沉砂池周边社区的改造,形成了工人村棚户区海绵改造示范片。2016年,武汉实施了“126”工程项目,将设计定位为一个轴心、两个示范区和六个公园区。全面开发打造冶金大道示范轴;形成红房子改造示范区和南干渠生态示范区,其中,南干渠项目是2015年青山区政府与企业基于“PPP”模式合作的大型政府工程项目;此外,在青山示范区的和平公园和戴家湖公园等公园进行海绵城市建设。2017年将建造理念更新为:“一心、一带、连片”。“一心”即将武汉站杨春湖作为示范中心;“一带”即依托青山两河改造周边棚户区和社区,形成两河生态水域示范带;“连片”即基本形成海绵示范区,构成连片示范效应。截至2017年,计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0%,该地区绿化水系生态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暴雨时,只出现几个小滞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