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鉴楼为榆次城隍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之一。分为主楼、乐楼、戏台及八字墙组成宏大的建筑整体,分别建于明弘治十年,明正德十五年与明嘉靖二年。整体建筑分三次搭建而浑然一体,三者相互连接,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心对称,主体建筑布置在同一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建筑对称,运用了东高西低、三进三出的营建方法,整体形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主楼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高度为25米,内设上下两层,外置四重檐歇山顶,一层设单下昂三踩斗拱,里转单翘,共计37攒,二层斗拱跟平座檐对应,里外双翘五踩斗拱共计36攒,三层为内外单翘三踩斗拱共计38攒,四层设有30攒内外三翘七踩斗拱,整体建筑高大宏伟,雍容华贵,四周有围廊环绕,飞檐翘角,厚实灵动,层次鲜明,整体的斗拱达到了140攒,三踩、五踩、七踩俱全,结构紧密。乐楼紧贴玄鉴楼而建,与主楼梁柱相连接。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平座,二层单坡单檐歇山顶,楼高10.73米,屋顶施绿色琉璃瓦,设有垂脊、戗脊和叉脊,不施正脊,在各脊端都设有吻兽。乐楼北侧建有卷棚歇山顶戏台,戏台檐部斗栱共18攒,双下昂五铺作,计拱5踩,里外拽出双翘。补间斗拱置于柱头檐额上部,按结构前后两檐分别为四攒,左右两侧分别为三攒,其中前檐两侧补间斗拱及两山前段补间斗拱与前檐转角斗拱相接形成四斗连栱造。戏台坐南面北倒座式,朝向庙北显佑殿。戏台平面近正方形,东西周檐台帮条砖砌筑,青石压沿扎边,台内地面为青砖铺墁。该戏台建在高1.5米的台基上,戏台中间漏空,平日里供香客游人穿行进入,适逢节日庆典需要唱大戏的时候,中间的舞台铺设上木板,便形成了一座完整的表演空间。庙会演出时,乐楼上下戏台同时演出,气氛罕见。戏台两侧出八字影壁,影壁与乐楼一层的角柱相连,沿角柱45度伸出二柱牌楼,柱间设琉璃壁面,嵌有绿色琉璃浮雕麒麟祥云图案。营造于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在此浑然一体,形成由低到高三重波浪式形状,吻合自然。看似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