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治安防控,是指对社会治安问题的预防和控制,目的是维护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证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李晓明,张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13-37.]在内容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由治安力量、指挥系统、信息网络、技术装备、预警预案组成,在一定的管理理念和机制体制的作用下,发挥其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职能。[耿丽娟.政府应急管理与治安资源的对接与应用[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2):37]鉴于城市地下交通空间的特性,其治安防控已经不单单涉及公安部门,也同时涉及市政、城管、建筑、消防等多部门、多主体。
(一)、治安防控的信息疏导;
当前地下交通空间治安事件、案件多数还是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置,涉及到安全防范、供电给水、通信燃气等则由其他专门的部门负责。这种复杂多样的管理体制机制,导致了各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也就缺少有效的信息流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综合管理协调的难度。虽然地下空间各管理部门掌握本部门所负责区域的相关数据,但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缺乏兼容整合,从而引发“数据孤岛”或曰“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当前地下城市交通治安防控的重点,首要解决的重点应当是信息共享不畅管理机制下的治安防控。
(二)、人流高峰时段的治安防控。
人流高峰时段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一定时间内人员密集、流动量大、问题易发的时段。由于我国各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均,各自地下交通空间不同时段人流量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区、各城市的地下交通空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量体裁衣,确定各自人流高峰时段。鉴于前文所述地下空间封闭体特性,人流高峰时段的密集人群短时间内的强冲击,非常容易引发踩踏事故,争吵推搡等治安纠纷,或借机行窃、猥亵等不法行为及一系列治安问题。目前常见的几个人流高峰时段的治安防控需要重点关注:一是早晚高峰时段。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是人员密集的重要时段。二是雨雪天气时段。遇有雨雪天气,地上空间的行人有可能选择到地下空间躲避,或者选择地下交通方式出行,从而导致地下空间人员密集。三是节假出游时段。四是重大活动时段。切实做好人流高峰时段对流动量的预测,是有效控制地下交通空间治安状况的基础,在地下步行空间根据需要增设隔离防护栏,对密集人群进行疏导分流,同时增设警力布置,对密集人群进行筛网式安全检查,是人流高峰时段的治安防控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