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处于肃清敌对势力、救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重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时期,取得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措施,形成了政府廉洁、政治清明、政通人和的局面。这一切,与中国共产党开展的纪律检查和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开展的政府监察(以下统称为“纪检监察”)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息息相关。某种程度上,纪检监察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清正廉洁形象的确立和社会秩序、社会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别是政治史、政治思想史,不应忽略中国共产党的纪检监察理论及其实践。
笔者研究发现,学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纪检监察理论与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总体呈现出“国内热、海外冷”的局面。国内学界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大约开端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而且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形势变化,研究热度不断升温,大有成为当代中国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的“热点”之势。因此,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其成绩与不足,对于推进党的建设课题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无裨益。
一、海内外重要研究成果简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纪检监察理论与实践”这一课题的内涵较为宽泛,因与“纪检监察”相关的还有“监督”、“党内监督”、“反腐倡廉”、“党风廉政”等概念,笔者在收集、梳理研究现状中,往往一并考虑。此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开展的“三反”、“五反”和“新三反”运动,虽与“纪检监察”和“反腐倡廉”也有一定关联,但因本文研究范围所限,暂且不在讨论之列。
通过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及“中国知网”,以“纪律检查”、“监察”、“监督”、“反腐倡廉”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纪检监察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且分量较重的文章和著作多了起来,渐渐推动该领域成为热门之学。但海外学界对此关注稀少,研究重点尚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