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琇著作颇丰,《觚剩》正编八卷,续编四卷,《白水县志》十四卷,《林野堂尺牍》尺牍四卷,《林野堂诗集》十三卷,《林野堂文集》九卷,《林野堂诗馀》一卷。在康熙《吴江县志续编》卷六《名臣》中明确写道“年六十三,有林野堂集及觚剩行于世”[【清】王前修、包咸 钱霑纂《吴江县志续编》卷六《名臣》,清康熙五十七年修六十年刻本, 第195页。 ]。《吴江县志续编》是康熙五十七年修六十年刻本,其距离钮琇逝世时间近十五年左右,同时代文献真实性较强。但是,按照戴春花观点,假如钮琇生于顺治元年(1644),卒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的话,则钮琇仅活了61岁。这和《吴江县志续编》“钮琇63岁”的记载相悖。因而,我们需重新考证钮琇生卒年问题。解决钮琇生年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临野堂集》和《觚剩》“行于世”的时间点,由此我们便可推算出钮琇生年。
《临野堂集》前言有潘耒和李德甫撰写的序。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包括作者自己所写的自序和请人代写的他序两种。自序主要是作者自己交代写作缘由、写作经过、本书的侧重点,而他序一般是评论该书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潘耒在序中交代作序缘由:钮琇在广东高明县做县令时,忽然要封存生平所有著作,恰好自己在广东游玩,便受邀为之作序。在序言中,潘耒高度赞扬钮琇才华横溢、谦虚恭敬、卓尔不群,还指出钮琇擅长写四六骈体文,钮琇诗歌“绮拔而隽永”,语言“言简旨深”[【清】钮琇《林野堂集序》,《清诗文汇编》165,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 3页。
]。由序末尾“康熙己卯仲冬同学弟潘耒撰”,可知此序写于康熙己卯年(1699)。李德甫在《林野堂集序》中感慨钮琇“高才晚达”[【清】钮琇《林野堂集序》,《清诗文汇编》165,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 6页。]大器晚成,其“古文诸体森然,而俪语尤为绝构。书疏真气透纸,乐府逸韵动襟,悉苏黄隽品,姜史清音也”[【清】钮琇《林野堂集序》,《清诗文汇编》165,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 6页。]。根据序尾“康熙二十有九年日,南至邻治年家,弟中南山人李因笃子,德甫顿首拜撰”[【清】钮琇《林野堂集序》,《清诗文汇编》165,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页。 ],可知,此序写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临野堂集》包括《临野堂集文集》《临野堂集诗集》《临野堂集诗馀》《临野堂集尺牍》四部分。其中,《临野堂集尺牍》卷四(卷四为最后一卷,且篇数不多)《复钱宛朱》云:“觚剩告成,聊奉一册,以当岭云之赠。”[【清】钮琇《复钱宛朱》,《林野堂集》,《清诗文汇编》165,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28页。]由此可知,在《觚剩》写作完成时,钮琇的《林野堂集尺牍》也写到了最后一卷。虽然《临野堂集》成书时间尚不确定,但是由此材料可知,《临野堂集》和《觚剩》的成书时间颇为相近,应为同一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