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创新的作用机理
 
更新日期:2019-05-23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浏览次数:22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创新能力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制造企业要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就必须提高企业自主研

 
创新能力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制造企业要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就必须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中间投入产品和技术外溢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制造业知识创新。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创新的文献和理论较多,本文不再展示,仅对生产性服务业可能抑制制造业创新的理论进行简要概述。
首先,长期的外包业务导致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路径依赖,而且缺乏相应的知识积累,这将不利于制造业自身的创新发展。杨玲(2017)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并未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升级起到正向促进作用,金融业对制造业升级反而产生抑制效应。从知识转移的角度,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的产品作为一种知识要素流向制造业,制造业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内部人员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学习,才能更好掌握和运用这些流入的知识流要素,而且可能出现要素间不匹配状况,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创新的作用可能存在正负两种效应。同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研发、设计、仓储物流等与制造分离,影响信息传递效率,增加交易成本,这也可能制约制造业创新。
其次,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分离出去的,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存在搜寻和信息费用、谈判费用和监督执行费用等交易成本,如何处理专业化经济与交易成本成为一个两难问题。在交易成本过高的情况下,高度专业化可能不利于企业间要素流动,进而对制造业创新产生不利影响(Yang,2001)。
最后,劳动要素和资金投入是影响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平均报酬和资金回报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因此,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高技能人才离开制造业流向服务业,大量资本也倾向于投向服务业,制造业研发投入偏低,出现“空心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创新的作用机理

下一篇: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创新的作用机理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