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审美生态学:壮族花婆形象研究的新理路
 
更新日期:2019-05-24   来源:民族艺术   浏览次数:2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审美生态学由袁鼎生教授在2002年出版的《审美生态学》一书中首先提出,开辟了生态美学新的研究进路。不同于传统的中西方的生态美学理论从人与自然的关

 
审美生态学由袁鼎生教授在2002年出版的《审美生态学》一书中首先提出,开辟了生态美学新的研究进路。不同于传统的中西方的生态美学理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研究生态美问题,这些理论大多围绕着现代工业社会导致人与自然相互对立,造成了生态危机和人的生存的不美,因而要恢复人对自然的尊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袁鼎生教授以审美现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的生态考察,探索它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趋向,由此形成的生态审美观以及对于审美范式历史变迁的考察,为生态困境的解决和人类的审美生存提供了新的思考视阈。
审美生态学是从生态的角度研究美学系统生成的综合性学科。它所要揭示的是美和美感的逻辑的、历史的生态过程,即以生态的视角研究它们是如何生成这个样子和将要变成什么样子,并且要揭示美与美感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环境的生态关系,展示这生态过程和关系中所蕴含的美的规律,特别是审美场的生态运动规律。“美的规律深含于天态审美场经人态审美场向生态审美场的生成中,特别是深含于作为中介的天人合态审美场向生态审美场的生成中,深含于这整体的审美生态的运动中。”[ 袁鼎生. 审美生态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10:13.]
审美生态学是研究审美场生态运动的学科,审美场是其核心的理念范畴。审美场是由主体的审美潜能,包括欲能、官能和效能与客体的审美潜质对应自由共生所构成的一种审美文化生态圈。审美场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场域,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存在方式,生发出不同的生态审美范式,由天态审美场起始发生,进而发展为人态审美场,最后走向生态审美场,这一过程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依从到对抗,最后走向和谐整生的发展变化。现代工业造成人与自然处于相互对立的紧张关系中,人以功利的眼光审视和观照自然,同时,自然以生态危机的方式对人类施以报复,造成了人的生存环境的不美。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借助审美生态学和审美场的相关理论作为学理支撑,探讨人与自然在相处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活动、审美氛围、审美范式的历史逻辑变化过程,对于我们讨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一个审美观照的视野和角度。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审美生态学:壮族花婆形象研究的新理路

下一篇: 审美生态学:壮族花婆形象研究的新理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