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常规的各类银行评价方法,高质量发展现代银行的评价将立足于银行“双重属性”的逻辑主线,抓住一般市场主体和特殊市场主体两种身份,衡量其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影响银行质变的内部因素,从更深层次完善高质量发展现代银行的理论框架。
1. 商业银行的“双重属性”
商业银行是一般市场主体,它具备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需要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金,需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也要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同时,商业银行又是一类特殊的市场主体,它具有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性质,经营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各类风险,有的风险突发性强、传染性高、低频高损,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大于任何其他企业。由此可见,银行既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一般企业,又是审慎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的金融企业,具备一般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双重属性。
2. 以全要素生产率考量一般企业属性下的经营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主要用来测量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衡量产出增长中不能被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投入增长所解释的“剩余”,其提高意味着在同样的要素投入下,通过技术进步、组织创新、生产创新、专业化等方面改善,可以得到更多的产出。全要素生产率是从本源角度分析增长,确定增长是否可持续,是作为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评估的理论依据。
银行作为一般性生产型企业,通过投入人力资本、资本金、经营费用等要素,得到净收入等产出要素。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一是在人力资本、资本金、经营费用等投入要素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科技推动优化升级;二是突破各种制度障碍、改变体制机制、创新要素组合方式,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由此可见,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集中体现了银行作为一般性生产型企业下技术创新、经营管理、资产负债配置的效率和水平,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科技的总体水平对银行发展的贡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