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加强校企合作 共育行业英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更新日期:2022-10-26   来源:职教论坛   浏览次数:95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坚持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创新出“以校企合作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发挥了教育、教学和服务社会的整体功能,为行业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校企合作 共育行业英才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坚持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创新出“以校企合作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发挥了教育、教学和服务社会的整体功能,为行业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近年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自身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以校企合作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定位于“以能力本位为理念、以校企共赢为原则、以社会需求为起点”,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行业人才需求及提高学院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校企合作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首先需要有科学准确的定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将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合作定位于以能力本位为理念、以校企共赢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起点。

(一) 以能力本位为理念

面对现代经济生活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倡导发展学生能力,将能力本位作为校企合作的理念,一方面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张扬人的全面发展。     

(二) 以校企共赢为原则

 校企合作要切实可行,必须使合作方在合作中受益,因此,承担人才培养职责的高职院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兼顾教育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学校、企业共赢的原则上寻找合作方。

(三) 以社会需求为起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终面向对象是社会,即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高职院校的所有工作流程最终应该指向社会,回归社会需求。由此,把社会需求作为校企合作的起点,这里所提及的社会需求主要包括地方经济、行业及市场等三方需求。

二、     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一) 校企联合,开发专业课程

行业专家、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对畜牧兽医行业和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制成“职业能力要素表”。然后根据分类归并的职业能力要素如职业认识能力、专业基本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模块,再根据教学模块设置课程,最终制定教学计划。

经校企研讨,双方达成共识,将“品德高尚,行为规范,诚信待人,身心健康;具备吃苦为第一精神、学习为第一能力的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懂得售后服务和一般的销售常识,具备与农民打交道的能力作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主干课程(3-4门)和素质拓展课程与企业的岗位群紧密结合,把畜牧生产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等作为主干课程,把畜牧业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作为素质拓展课程,同时设置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建立基于畜牧生产及服务的课程体系。##end##

(二) 校企互动,完善教学流程

1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合作教学

为了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缩小与企业的距离,弥补部分学科的师资不足,我们从企业中聘请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和技能名师,共同参与专业建设、教学指导、或者来学校就某阶段的教学做专题讲座等。师资队伍实行专兼结合,专职教师主要负责校内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等;兼职教师主要负责校外的现场教学、实训实习指导和专题讲座。

为了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内容改革,我们有计划地选派部分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锻炼。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时,一方面要求教师学习相关业务和生产管理知识,强化相关岗位操作技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指导企业生产;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调查研究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和能力结构,以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就业。

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

本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内实习、课程后实习及毕业实习等。教学时,我们将多种类型的实习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刚入校就由教师带领,开展职业、现场、企业文化和项目的认知实习,使学生尽早地接触企业业务、熟悉企业环境,为将来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适时带领学生到企业、养殖厂中进行现场授课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在完成某些专业课的教学后,又让学生进企业,跟随企业的技术工人,进行课程后实习,锻炼专项技能;当完成所有专业课后,进入毕业实习阶段,毕业实习即顶岗实习,实现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

根据本行业从业人员要求,既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要求学生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教学时,我们将“家畜饲养工”、 “家禽饲养工”、“动物检疫员”和“动物疫病防治员”的考证内容融入到三年的教学实践中,使得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训练条件尽量与职业证书考评内容相对接,并建立考证点,为学生就业和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3引进企业理念,创建校园专业文化

在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为让教师和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我们经常邀请国内企业名人来校进行企业文化讲座。如请宜昌正大有限公司培训部经理作“磨练才能成功”,请武汉神龙公司董事长作“着眼小事,成就大业”、“人生即选择”等企业文化报告,这些来自企业前沿管理者的报告,生动翔实,极大地陶冶了学生情操,让学生对未来有了明确的成长要求,同时也形成了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文化 “三勤、四有、五不怕”,即:勤动脑、勤动口、勤动腿,有理想、有道德、有理论、有技能,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麻烦、不怕下基层。

4.借鉴企业、行业人才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开放性评价

突破单纯以课堂考试结果评价学生、评价教学的传统做法,将“就业”作为教学过程评价的指导思想,把社会、行业、企业对学生素质要求引入教学和学生评价体系中,建立突出能力、全程评价、多元考核的开放性体系。即对教学、学生的评价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有效结合,突出能力导向;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位,进行全程分步考核;训练过程中,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技能训练结束时,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本人,实现考核的综合性;在学生就业后,适时追踪学生的工作情况,定期向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工作表现,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反馈,对教学进行评价。

(三)校企互补,共建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中心,是学生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提供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的场所,保障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需要。学校、企业利用优势互补,共同建设了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建有集动物生产、良种选育、家禽孵化、饲料检测、疾病诊断等实训项目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和系列实训室,既可满足校内践性教学的需要,又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饲料分析检测、动物疫病诊断等服务。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先后与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宜昌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宜昌昌伟农贸有限公司、湖北省波尔山羊种羊场、湖北长龙种猪饲料厂、北京伟嘉集团湖北分公司及宜昌市各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动物检疫站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挂牌成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与企业合作申报课题;另一方面,实训基地为学校承担部分人才培养的任务,即为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提供机会和真实的工作岗位。校企合作,有效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教育优势,使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专业人才使用达到“无缝”接轨

三、            校企合作教育的成效

畜牧兽医专业与全国近40家企业开展了全方位合作,为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使本专业毕业生能为企业所用,我们从招生计划的制定、宣传开始,就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养。自2002年开始,学校先后与北京伟嘉集团联办了“北京伟嘉”班、与武汉神农集团联办了“武汉神农”班、与宜昌昌伟农贸有限公司联办了“宜昌昌伟”班。学生是否进入“订单”班学习、是否进入“订单”企业工作均实行双向选择,同时企业还设立企业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校企合作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基本功扎实、道德品质优良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2005年至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82%以上,培养的学生普遍受到畜牧生产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好评。

 

 

附:

1.作者简介

刘发志(1963-),男,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农学硕士,主要从事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及管理工作。

谭爱华(1967-),女,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教授,农业推广硕士,主要从事菌类生产、教学及科研工作。

2.详细通讯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体育场路31号: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刘发志


 

 

上一篇: 加强校企合作 共育行业英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 加强校企合作 共育行业英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