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政治制度的难点在于,中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不同,导致评价原则和标准上的分歧甚至对立。结合当前政治制度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本文从研讨角度提出一些理论观点。
(一)民主标准。民主是时代潮流,是人类普遍的政治需求。在迄今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制度是相对弊端最少、受益人最多一种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中西方对民主标准的分歧极大。西方评价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主要看,国家政权是不是按照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理设置的,有没有实行普选制,是不是搞多党竞争,自由人权有没有法律保障等一些关键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认为,评判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主要看,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没有保障,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是否畅通,各级权力机关能否依法有序地更替,权力运行是否公开透明并接受有效监督等等。
(二)国情和实际标准。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①同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英法美德日等国都搞三权分立,但是具体政治制度各不相同,有的实行君主立宪制,有的实行议会制,有的实行总统制,有的实行联邦制,有的实行单一制等等。各国国情和实际的不同决定了具体政治制度的差异。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总是不成功,最根本原因就是脱离中国国情和实际。认清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需要注意的是,坚持什么样的国情和实际观非常关键。有一种僵化教条的国情和实际观,也总是打着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招牌,以此做挡箭牌,反对一切外来的思想文化。例如,马克思主义最初在中国传播时,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思想论战,一些思想守旧的顽固分子就提出过马克思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论调。有人主张中国退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也有人主张全盘西化,这都是错误的国情和实际观的反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把握国情和实际的关键。国情和实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如果看不到国情和实际已经发生的新变化,还固守已经过时的国情和实际,必然会被导致重大战略决策失误。我国过去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出我国国情和实际已经发生的重大变化。考察我国具体政治制度,既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实际,也要及时把握国情和实际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