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非遗的法律保护
 
更新日期:2019-05-27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浏览次数:21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非遗保护的原真性和创新性《公约》第2条对非遗的定义中提出,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代代相传的非

 
非遗保护的原真性和创新性
《公约》第2条对非遗的定义中提出,“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4]这一层次的含义强调的是创新,创新使非遗具有动态、活态和持续生命力的特征。
就非遗保护的原真性而言,外界期望传承人能够更多地保留传统,无论是工艺技艺手段,还是创新题材内容。事实上,我们不可以遏制传承人自发的创新行为,特别是为手艺能够维持生计而作的创新。变化中的传承才是自然传承,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不同程度的认同。[5]原真性是检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过,任何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顺应时代的变迁融入一些新的元素。保护并不是狭义地理解为古老的东西丝毫不变化和不摒弃。舞蹈《钟馗嬉蝠》的三个版本就形象地呈现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如今几十年间人们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发展。
初始,灯彩的钟馗只是能够动,走直线;蝙蝠是老艺人用篾子扎的,是木偶,没有过多的舞蹈性。1983年《钟馗嬉蝠》进省演出,表演形式是双人舞,蝙蝠开始是人演了,演员是南通京剧院的武生演员。钟馗形象参照京剧的脸谱,音乐是由京剧的锣鼓点配上当地民间音乐合成,路线由民间的直线行走改为舞台表演。蝙蝠翻滚,逗引钟馗,钟馗扑跳。这一版本的《钟馗嬉蝠》舞蹈色彩增强,京剧韵味犹在,画面渐趋丰富。喻意“消灾降福”。
1986年夏《钟馗嬉蝠》进京在中南海演出。此时,《钟馗嬉蝠》改编成5人舞蹈。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其中一只蝙蝠操纵钟馗,就是形象是蝙蝠的,动作是钟馗的,通过一只假手来操纵,这个演员仍然是吴克明老师。其他演员选自杂技团,所以增加了杂技动作倒立、空翻等等。人物服饰上也有改进 。钟馗服饰仍然是京剧花脸造型,大红官服,华盖伞。蝙蝠在早先双人舞中是着黑色服装的,阴间的小鬼嘛。此次是有翅膀的蝙蝠形象。晕染的宝蓝色上衣,是由白色渐变到宝蓝色,立体感强。膝盖下面装饰各色彩条,像裹腿一样。黑裤,黑鞋。五人版的《钟馗嬉蝠》人物色彩对比强烈,舞蹈语汇丰富。1987年初再进京参加央视元宵晚会。五只蝙蝠翩翩起舞,钟馗亦真亦幻,现场的闪光灯就像闪电一样不停,盛况空前。吴老对几十年前的事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非遗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 非遗的法律保护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