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人本主义的内涵与发展
 
更新日期:2019-05-27   来源:教育导刊   浏览次数:23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人本主义萌芽于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创始人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但是当时神学占据统治

 
人本主义萌芽于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创始人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但是当时“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人们认为神才是至高无上的,这样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中世纪。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提倡人的尊严和自由,歌颂人的伟大,否定神权、神性、宗教束缚等,将人从宗教神学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至此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才被大多数所接受。在此之后的启蒙运动和近代哲学,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上继承了人文主义精神。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试图征服自然,一味的追求技术,却陷入了功利主义的陷阱之中。19世纪20年代,在对科学和理性的反思中,意志主义诞生在德国。许多人认为人本主义发源于19 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生存意志或权利意志,认为意志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后来费尔巴哈把他的唯物主义人本学哲学称为“人本主义”,欧洲学术界才开始使用“人本主义”一词。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人本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无产阶级革命人道主义才应运而生,使人在社会中按人的本质生活,成为社会的主人、自然的主人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从而实现真正的平等与博爱。20世纪萨特的存在主义也是典型的人本主义,在萨特的思想中,关于人的自由的理论是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一切问题的核心。“存在先于本质”,人就是自己所造成的东西,强调了人本身的重要性,人是哲学研究的中心,必须要以人的存在为先决条件来讨论问题。就提出以“人本”反对“神本”,同时主张以人为本的原则认识与处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意愿、人的本性以及现实生活,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逐渐兴起,逐渐成为引人注本质教育理论流派。人本主义思潮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态,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反对离开人去考察、去说明事物本身是什么,反对离开人仅仅就事物本身去处理事物,而是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最终根据和最高本质去考察、说明、处理一切问题。[1]人本主义强调“以人性为本位”,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和发展人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教育实践中就是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人本主义的内涵与发展

下一篇: 人本主义的内涵与发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