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道德经》中的主要生命教育内容
 
更新日期:2019-05-28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浏览次数:24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贵己重身的珍爱生命思想老子的《道德经》所蕴含的哲学核心思想是贵己重身,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生命的价值,珍爱宝贵的生命,二者在核心观点上可

 
贵己重身的珍爱生命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所蕴含的哲学核心思想是贵己重身,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生命的价值,珍爱宝贵的生命,二者在核心观点上可以说是相同的。生命教育把人的生命划分为三个形态,分别是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性生命。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首先拥有的是生物性生命,再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人类具有思考的能力,故人有独特的精神生命,最终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得到了价值生命。
4.1.1 珍爱肉体生命
当金钱、名利、地位与生命本身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做?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金钱、名利、地位与生命本身究竟孰轻孰重?不同的人用他们短暂的一生做出了回答,有一部分人选择用自己整个人生追逐身外之物,甚至丢了性命;有人通过做有意义的事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了价值生命的无限延长。在身外之物与生命本身的选择问题上,老子给出的回答是:“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6],在人生的道路中,长久之道便是珍惜生命,过分追逐外在的附加物是难以实现生命本身的价值的,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贵生思想。
4.1.2超越精神生命
生物性生命是生命的一个属性,生命还具有一个重要的形态便是精神生命。《道德经》讲“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老子提出在精神生命中要做到“守静”,这也是解决得“道”之路中精神修养方面问题的方法之一。老子所追求的是通过实现精神生命的价值,来实现生命的无限延续,进而能够超越生命本身的存在。人的一生是短暂和有限的,怎样无限延长生命的长度,无限拓展生命的厚度,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意思是说生命的长久在于有可以依靠的、可以扎根的东西[7]。在老子对于生命富有哲理的思考中,精髓就在于如何突破自然生命时间上的限制,为精神生命赋予旺盛并且持久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认为老子对于生死的认知已经突破了生命本身,而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面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道德经》中的主要生命教育内容

下一篇: 《道德经》中的主要生命教育内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