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知识分子的“形式主义”
 
更新日期:2019-05-28   来源:小说评论   浏览次数:22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中举足轻重的作家,他创造力的活跃,自然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经历了由农民作家向都市作家的身份转变,笔下的人物形象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中举足轻重的作家,他创造力的活跃,自然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经历了由农民作家向都市作家的身份转变,笔下的人物形象也逐渐从单一的农民形象中脱离出来,知识分子是他的作品中重要的形象塑造。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真实贴切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他们一面受到儒家传统学说的影响,积极入世,走向“学而优则仕”的人生道路,承担着“兼济天下”的使命。同时,知识分子的“都市化”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在面对充满诱惑力的现代世界,知识分子某种程度上是悲哀的,神魂颠倒地游离于“真实”与“虚伪”之中,更多时候通过虚伪的“形式主义”,保全自己的现世价值。众所周知,《废都》是他表现知识分子精神堕落的一面重要的镜像,是对知识分子的传统精神断裂的隐忧,对研究知识分子90年代以来的精神状况和把握商品经济背景下中国的时代苦难,具有重大意义。此后的许多作品某种程度上依然是“废都精神”的延续。本文选取了贾平凹的中篇小说《观我》中的知识分子作为分析对象,试图通过“观我”这一知识分子形象继续思考当代知识分子的灵魂堕落。
学术界对贾平凹笔下的知识分子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对知识分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浓厚的乡土意识、激烈的现实冲突以及潜在的文化心理等等,尚未从知识分子灵魂堕落的重要方式即“形式主义”来研究,本文意在对《观我》文本的细读基础之上分析知识分子的“形式主义”,以理性的目光看待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的灵魂变异。
一.形式主义的“孝”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观念,儒家文化实用主义的性质,使得“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从伦理范畴内移到了政治范畴,孝成为考核历代官员的重要标准,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然而,评价标准往往注重的是外在的形式,而非内在的真实情感,从虚伪中获得孝的光荣。事实上,畏礼是一种反人性的虚伪行径,限制了人们对真实的表达,为了服从整个社会,淹没了自己特立独行的美好人性,最终变成了抱令守律的机器人。早在魏晋时期,名士们就公然违逆伦理道德和表面形式“礼”的束缚,他们做的是流露真性情的事,大胆否定“发乎情,而止乎礼”。“籍,母将死,与人围坐如故,对者求止,籍不肯,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三斗,举声一号,呕血数升,废顿久之。”[2]156阮籍对母亲的爱从来都不是虚假的表象,爱不是做给人家看的,而是体会,是感悟,是不舍,是感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知识分子的“形式主义”

下一篇: 知识分子的“形式主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