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境,本指道教之地,亦指仙境。唐人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云:“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宋人李弥逊《渡横溪》诗曰:“尘埃何处寻真境?试逐寒流认落花。” 《宋史·乐志》有语:“蓬莱邃馆,金碧照三山,真境胜人间。” 清人黄鷟来《和陶饮酒》吟道:“於世苦纷纠,睡乡觅真境。”语文教育真境,显然是借用“道教之仙境”意,来表现和描述语文教育的应然理想,喻指语文教育中,通过最佳化的方式,获得最佳化的效果,形成最佳化的境界。
这样的境界不妨憧憬为三个界面:
曰“贞”,坚守语文节操,本味的,元胚的,质感的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我们要从语文的本真出发,坚持语文姓“语”,恪守语文的清纯与淳朴。语文不排斥融合,不拒绝联姻,但绝不让“非语文”肆意侵入;语文不反对创新,不放弃追求,但绝不让“假语文”恶意篡改。用语文的方法与途径,教会学生学语文。让语文融入生活,使生活充溢语文。正如“本色语文”倡导者、特级教师黄厚江所说:“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⑶只有这样,从语文教学的原点出发,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曰“珍”,彰显语文魅力,精品的,佳制的,美轮的
习的古字为“習”, 《说文解字》云:“習,数飞也。从羽,从白。”習就是要仿效、要实践。只有自主习得,才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才能悦之于目,美不胜收!只有放手让学生去“语文散步”,走进语文芳草地,走向“阳光、水塘、桑树和菜花”,欣赏和享受语文世界的美丽,从而激发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孕育学生的语文智慧。我们要努力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根植于一种诗意互动、文化浸润、智慧启迪和审美观照之中,根植于民族语言的灵魂与精神之中。主张“享用语文” 的特级教师陈明华说得好:“寻找一个语文人的盎然生机和勃勃活力,寻找一个语文人的思想眷注和内在安排。”“语文教育不再是一种应试‘利用’的敲门砖,不仅仅是一种‘使用’的交际工具,它更应该是一种‘享用’的思想、精神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