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我国戏曲目录学构建与发展述论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浏览次数:3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国戏曲目录学构建与发展述论 [摘 要]戏曲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是产生较晚的分支,在20世纪取得重大成就,与一大批为发掘、整

 

我国戏曲目录学构建与发展述论

 

[摘 要]戏曲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是产生较晚的分支,在20世纪取得重大成就,与一大批为发掘、整理“新材料”的学者们的辛勤劳作密切相关。以此,针对戏剧作品的搜集与整理,逐一分析了戏剧目录的编撰特色包括目录体例、著者、专门目录等,指出戏剧目录的构建对目录学具有补充和发展的作用,而许多戏曲目录中有关戏曲作者和作品的记载,都成为如今研究古代戏曲的唯一根据。

[关键词]目录学; 戏曲目录; 戏曲目录学

[中图分类号]G257.34    [文献标识码]A

自刘向、刘歆父子之《别录》《七略》起,我国综合性目录产生1000多年后,始有戏曲目录问世及发展。戏曲目录的出现使得目录学作为一个学科,内容更加充实。

1戏曲作品的搜集与整理

20世纪以来,戏曲研究第一人当属晚清的静庵王国维先生,1908年撰写了第一部戏曲作家作品的著录——《曲录》。《曲录》一书凡六卷,计收宋元明清戏曲作家208人,作品2196种。其中清人杂剧82种,清人传奇作者姓名可考者437种,不可考者372种。可以说,《曲录》是当时收录最为完备的一部戏曲目录学著作。《曲录》及其曲学,首开风气之先。此后,随着近人对戏曲的日渐关注与多方搜寻,清人有关戏曲目录学的著作开始陆续为世人所知,反过来又促进了20世纪初戏曲目录学工作的展开。清姚燮《今乐考证》由北京大学于1935年影印传世。这部著作共十三卷。包括《缘起》二卷、《宋剧》一卷、《著录》十卷。所录始于宋,至清咸丰间,凡作家512人,杂剧、传奇作品2066种,道光、咸丰时流行的地方戏剧目若干,并摘录诸家对其中一些作品的评语。《今乐考证》一影印面世,便引起了各方面对清代戏曲的关注。吴梅的戏曲目录学则主要着眼于“辨章学述”。吴氏撰有《曲海目疏证》,对黄文《曲海目》之舛误予以校订,并“厘正撰人名氏”。就清代的杂剧、传奇看,吴氏之“疏证”处主要有三。一是指出黄作中的脱漏。“如孔东塘之《桃花扇》、《小忽雷》,冒巢民之《山花锦》、《朴巢记》,吴梅村之《通天台》、《临春阁》,皆未列入”。二是对黄著未作深辨的“撰人名氏”,多所考核,并简述其与剧作本事相关之生平事迹。如《祭皋陶》,黄著仅署“二乡亭主人作”,吴氏考证出:“主人为宋琬。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人,官四川按察使。荔裳中年为仇家告讦,逮系清室,此本即狱中作也。”此外如考证出抱犊山农为嵇永仁、蜗寄居士为唐英、他山老人为查慎行等。三是对作品之得失予以品评。如认为夏纶之《花萼吟》、《杏花村》等六种曲,“皆有劝惩之旨,足下末俗之针砭。惟《南阳乐》反恨,以诸葛武侯平定吴魏,后主一统中原,未免过于穿凿,至其词华,则固可取也。”这些“疏证”都是极有意义的。民国学界于中国戏曲目录学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孙楷第。1934年,孙楷第参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工作,负责撰写小说、戏曲类。自1934—1938年的四五年间,孙氏为400多部小说戏曲写了叙录,1990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鸿森为之校次,题为《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全书厘为6卷,前3卷为小说,后3卷为戏曲。其卷4为元,卷5、卷6为明清,“大体上一以作者、作品先后为次,唯总集、选本、类书及曲谱、曲目、曲评等著述,未便零散杂厕,则大别为两类,置于卷六之末”,(卷首戴鸿森《校次缀言》)编排体例与小说部分大致相类。书中共为90种元人杂剧、206种明清杂剧、传奇撰写了叙录。叙录之内容,与小说部分亦相类,即首辨作者及版本,次简介剧本情节,最后作简要评论。对黄文《曲海总目提要》、王国维《曲录》等前人之误,孙著多所纠弹。如《玉尺楼》,王国维《曲录》系于卢见曾名下,孙著据清汪启淑《飞鸿堂印人传》,考证出是剧系清人朱所作。##end##

随着古典文学研究的日益深入,许多古典戏曲作品不断被发现,戏曲目录学亟待丰富和完善,于是,一批堪称集大成式的戏曲目录学著作相继问世。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由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戏曲史资料丛刊》之《中国古典戏曲总录》第六部。编成于1961年,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共1卷,收录自清初以迄清末有姓名可考之作家作品550种,无名氏作品750种,总得1300种。不仅是王国维《曲录》所著清人杂剧数倍,也大大超过了后来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所载的清人杂剧数目。具体编排依时代先后为次,每一目下,除考证作者外,对前人于该作品著录情况、版本存佚及藏地等均有介绍。是研治清代杂剧者的必备工具书。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分上、中、下三卷。早在40年代,庄一拂撰有《古今杂剧传奇存目》,依韵分类,连出了东同韵和江阳韵。这种分类对于不懂曲韵者显然极不方便。50年代后,庄一拂将早年之作分为戏文、杂剧、传奇三大类,采取按时代先后排列的编排方法,迭经修改增补。著录宋、元及明初戏文,以《永乐大典》、徐渭《南词叙录》、吕天成《曲品》为主,兼及清代徐于室辑、钮少雅订《南九宫正始》和张彝宣《寒山堂曲谱》等书;元人杂剧,以贾仲明《录鬼簿》及其《续编》为主,兼及朱权《太和正音谱》和清代曹楝亭刊本《录鬼簿》等书;明清杂剧、传奇,主要依据姚燮《今乐考证》、王国维《曲录》,同时据吕天成《曲品》、祁彪佳《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晁《宝文堂书目》、钱曾《也是园书目》等增补;新发现的戏曲资料增补。汇集存目,计有戏文320余种,杂剧1830余种,传奇2590余种,总目达4750余种。属清代作者,杂剧152人329种,佚名作品20种;传奇173人1116种,另有明清佚名作品590种。这些数字超过王国维《曲录》一倍以上。书中所列作品,先考订作者及版本,继略述内容梗概及作品之影响,对前人之误也多予纠正,如《锦笺记》、《犊鼻》,王国维《曲录》失载作者名氏,则考证出二剧作者分别为周履靖、李栋。书后还附有《征引有关戏曲资料举要》、《作家名号索引》、《戏曲名目索引》,也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郭英德《明清传奇叙录》由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具体编排虽依时代诠次,却紧扣传奇这一文类之发展脉络。全书共7卷,分传奇生长期、勃兴期、发展期、余势期四大时段。书中共搜集了现有完整存本的明清传奇1100多种,对其中的750多种作了详尽的叙录。清代作品主要收录清顺治九年至嘉庆二十五年(1652—1820)共198人385种,佚名作品94种,合479种。书中于每一目下,辑其版本,辨其作者,叙其情节,考其本事,评其得失。在《前言》中,著者对明清传奇的发展脉络、每一时段之特征作了较为精辟的论述,故该书之价值,不仅在于其审慎细致的叙录,更在于其具体而微地为人们展示了明清传奇发展的风貌,堪称一部详尽的明清传奇发展史。,李修生主编《古本戏曲剧目提要》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收现存宋元至清中叶杂剧、传奇1500种左右,其中属于清代者传奇179人345种,佚名作品144种;杂剧96人304种,佚名作品77种。全书排以时代为序,分杂剧、南戏传奇两大分支,对每部剧作,逐一从剧名、作者、故来源、剧情、前人的评论、舞台影响、主要版本诸方面,予以介绍。剧情提要,均作者亲睹原书后撰写而成,不用第二手材料,是该书之值得称道处。而对剧本台影响的介绍,则是前此诸作所未曾涉及的。董健主编《中国现代载剧总目提要》由2004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共收剧目4000多篇,收录了从19 世纪末“文明新戏”端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半个世纪内所创作、改编(包括改译)的中国现代戏剧的剧目及期提要,采用的是“编年体”排列方式来排列剧目提要具体到每个剧目的编写,则按照剧务、体裁、作者、版本、提要的顺序来编写,为了便于翻检,在书末还附录省《剧目音序索引》、《剧目笔画索引》以及《剧目作者音序索引》、《剧目作者笔画索引》,这就具有明显的工具书的性质:方便快捷、科学实用。在《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中还收录了许多插图,有期刊杂志的封面,剧作家的标准像、各种社团的以及剧院白演出剧照等,翻阅这些“老照片”,能给读者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图文并茂,也便读者从中感受到特定时代的历史信息。

2戏剧目录的体例

在分类方面,戏曲目录基本是私家目录,所以根据戏曲体裁的特点,能有自己的发展思想,形成自己的分类特色,对综合性目录有更大的补充。戏曲目录的分类主要按体裁、依时间,将人作为基点,这是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打下的基础。他将元代的杂剧作家、作品以自己为界,分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相知者与不相知者、“方今才人相知者”等三类。这种分类思路启迪了以后的戏曲目录编纂者多以此种标准部次曲目。如黄文的《曲海总目》分为元人杂剧、明人杂剧、国朝(清)杂剧;元人传奇、明人传奇、国朝传奇等。直到清末王国维的《曲录》都是如此。其间虽然钱曾将按内容分类的方法曾带入到戏曲目录的编纂中,但并没有产生影响。还有一些戏曲目录是以戏曲的品位为依据分类,如吕天成的《曲品》将所收戏曲按他的标准将嘉靖以前作家作品分为神、妙、能、具四品,隆庆、万历以来的作家作品分作上、中、下三类,每类再分上、中、下,共组成九品。当然,这种标准主观因素太多,常伴有编目者的喜好、个人感情在其中,不过也是戏曲目录分类中之一法,仍然可看作是对综合性目录分类方法的补充。戏曲目录的出现,在广泛的意义上说,使得目录学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得到增强。

3戏剧目录的著录重点:著者

戏曲目录的编纂者除去佚名者以外,凡姓氏可考者,几乎都是戏曲家,有很高的戏曲艺术修养,撰有戏曲作品。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钟嗣成编纂《录鬼簿》的目的就是要宣扬那些“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的戏曲家。要使他们与所谓的“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册者”一样,成为“天地开辟,亘古及今”的不死之鬼而传远,并且为此,不惜得罪“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且因之使它成为了一部“使往者复生,来者力学”的不朽之作。由于这种宣扬作者的动机主使,就使得戏曲目录在著录方面体现了以作者为主的特点。其一,戏曲目录以作者姓名标目,次举曲目,如《录鬼簿》《曲海总目》《今乐考证》皆是如此。其二,将一人的戏曲著作集中著录,比较醒目地体现了作者的成就。其三,戏曲目录对于作者姓名的著录最为详尽,不仅著清楚姓氏,且录其室名别号。如《传奇汇考》著录张凤翼曰:“张凤翼字伯起,号灵墟,别号冷然居士。”沈“字伯英,号宁庵。吴江人,世称词隐先生”。《录鬼簿》著录高文秀“东平府学生员,早卒。都下人号小汉卿”。马致远号“东篱”,杨显之号“杨补丁”等。第四,著录学者之间的交往。如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著录戏曲家钟嗣成、罗贯中、汪元享都提到“与余交”于何处;著录夏伯和云“杨廉夫为其西宾”等,这很有利于认识此人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是对目录学的一种补充。至于言及有些戏曲目录对作者的著录也同样简单,或仅交代爵里,或只是一个别号,我们依然以为戏曲目录的编纂是重作者的,因为那可能是当时所能得到的仅有材料,这从当今对古代戏曲作者研究资料的匮乏上是可以看得出的。如《南词叙录》的作者徐渭被王骥德称赞“徐天池先生所为《四声猿》,高华爽俊,丽奇伟,无所不有,称词人极则,追躅前人”。又说“徐天池生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木兰》之北与《黄崇嘏》之南,犹奇中奇”。汤显祖说:“安得生致文长,令自拔其舌。”可见徐渭的戏曲造诣之高。由于戏曲目录的作者都是戏曲专家,对于戏曲的创作规律,诸如韵律、遣词造句、戏曲的结构,甚至舞台演出等都十分精通,属于王鸣盛所理想的“对此事苦学精究”,学识高,有足够的剖断古书之真伪是非、辨其本之佳恶、校其伪谬的能力,是编纂戏曲目录的理想人选,所以,他们所作的戏曲目录,都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甚至在戏曲和戏曲批评领域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4专门目录

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出版。在其“晚清戏曲录”部分,著录传奇54种,杂剧40种,其计94种。不过,此书“所收戏曲,以出版在晚清者为限,略及民初”,而由于当时“晚清戏曲总数,虽为时不久,已无法统计,搜集齐全,更非易事。本书所录,以已收得者为限,仅知其名者不录”。因此,阿英所著录的晚清民国戏曲曲目尚十分有限,就数量而言,尚不及此后的《清代杂剧全目》等几种曲录。

5结束语

一般来说,综合性目录著录的经、史、子、集等书,常由人选入丛书、类书、总集、别集等得到流传。相应地,有关这些书的作者也倍受关注,正史、野史多有记载。而戏曲则完全处在相反的境地,从它产生到今天的发展,其地位都不能与正统学术相抗衡,作者或他的作品遭到冷遇。作者是野史不传,正史无传,作品也跟着遗失殆尽。因此,如果能得到几百年前论及一位戏曲家的片纸只字,或许会感到弥足珍贵。而这片纸只字,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到戏曲目录中去寻觅。许多戏曲目录中有关戏曲作者和作品的记载,都成为如今研究古代戏曲的唯一根据。

[参考文献]

[1]余嘉锡.目录学发微 [M].成都:巴蜀书社,1991.5.

[2]王国维.曲录[A].王国维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3]钟嗣成.录鬼簿·序[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4]杜海军.古代戏曲目录对目录学的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02):106-108

[5]谑庵居士.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A].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

[6]汪龙麟.清代戏曲目录学的建立[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05(01):128-133

[7]王骥德.曲律[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上一篇: 我国戏曲目录学构建与发展述论

下一篇: 我国戏曲目录学构建与发展述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