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初,为世人所熟知的国立高校有北京大学、北洋大学、东南大学等,其实当时还有国立西南大学。因各种客观因素,西南大学不为后人所了解,但其作为民国时期筹建的国立大学,所设计的学校董事会等系列制度,在教育史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为了培养人才,1919年,广东军政府根据陈炯明提议,决定在广东筹建西南大学,委任章士钊等人为筹备员,并通过了筹建西南大学的各项文件。此事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青年对西南大学的筹建充满期待,希望西南大学的建立在:“吾国教育界大放明光”[1]。广东欧美同学会表示:“欲以筹设专门学校之精神,转助西南大学”[2]。西南大学还一度被称为“北京大学的兄弟”[3]。后因广东军政府内部矛盾及经费问题,筹建计划夭折。在夭折后,当时中国公学杨端六教授有感于西南大学的重要,“不忍不留一完全之记录以为将来借鉴。爰取时事新报及中华所报所载各节汇集成帙”,将筹建西南大学经过汇编成《西南大学之经过—附各种关系文件》发表在《太平洋》杂志上。因西南大学当时处于筹建阶段,尚未招收学生和正式办学等,学界关注的较少,仅在章士钊、陈炯明、陈独秀等人的传记、年谱中偶有提及,对筹建的历史背景、经过、夭折的原因目前学界尚无论著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拟根据杨端六收集的文献资料、当时筹建西南大学的有关新闻报道及章士钊、陈炯明、陈独秀等人的年谱、传记资料,就筹建西南大学的动因、经过、夭折原因展开较详细论述。
一、西南大学筹建动因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为发展近代高等教育开辟了道路,1919年教育部提到:当时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山西大学三所国立大学均位于北方,不方便其他区域的学生,且不能满足全国学生入学的需求,“亟宜增设”,计划“择相当地点增设新校,如在南京、武昌、广州等处添设分科完备之大学,再以次推广”[4]。“五四运动”以后,教育界呈现出一片活跃的新气象,国立西南大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筹建的。
(一)教育救国思想的延续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名义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5]。清末以来的救国救民问题仍然萦绕在仁人志士的脑海中,恰逢“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北京大学为主力的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刷新了国人对学生的认识:“自‘五四’运动之后,全国教育界才稍稍变易,略有些微的新气象。国人对于学生亦改变了态度,以为中国不致马上做亡国奴的,就是靠着那班爱国学生了。故此想将那沉寂枯朽的教育来着振兴。就应该秉现时这个良好的机会,故此西南有开办大学之议”[6]。总之,教育被当时的人们视为救国图强与改造社会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