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贴近学生,全面提升校外“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基地资助育人能力
高校“大思政”理念要求高校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在资助过程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的帮扶,校外“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基地建设正是对于就业困难贫困生开展的特殊帮扶。当然,通过锻炼,解决学生能力问题、创业困难问题、心理困惑等。校外“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基地建设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困难学生育人工作,树立了劳动的观念,培养了爱心的意识,增强自强自立精神和奉献服务的精神,做到精准帮扶。
2. 以加强励志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校外“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基地资助育人效果的宣传
利用“互联网+”模式的宣传推动高校实践育人效果。利用在线视频共享服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将高校资助育人实践项目与互联网融合起来,形成线上线下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育人模式,将网络科技优势转化为实践育人优势。如:即时发布实践活动内容或征集实践队伍等,在实践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及时互动研讨等,以扩大实践活动影响。
2018年,央视《经济半小时》对贫困大学生的一线调查在每一学年的寒暑假开展并即时报道。 其中《温暖求学路,爱的接力》一期的节目内容。将发展性资助的能生动能通过一个个典型实力有力的诠释给广大群众,该节目引起广大高校乃至全社会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视,很多院校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化的资助育人方式,也给高校会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发展性资助的实践模式以启发,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深挖发展性资助的理论内涵、全面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3.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方向,构建校外“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基地资助育人可循环发展模式
加强校外“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基地学生资助体系质量管理,推进校外“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基地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测评标准和测评体系,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受教育权的前提下,使资助资金和资助育人效果发挥最大效益;探索受助学生跟踪反馈机制建设,建立管理回路,提高育人效能,不断完善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