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
 
更新日期:2019-05-31   来源:经济问题   浏览次数:18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我国国内,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波动趋势的研究可以分为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两个部分。就全国层面而言,大部分学者认为在劳动要素分配份额迅速下降的同

 
在我国国内,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波动趋势的研究可以分为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两个部分。就全国层面而言,大部分学者认为在劳动要素分配份额迅速下降的同时伴随着资本要素收入的提高;在地区层面,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根据各地发展水平的不同表现出较大差异。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些学者通过对我国全国范围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测算一致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劳动要素分配份额迅速下滑,而资本要素分配份额逐渐上升。龚刚、杨光(2008)运用了龚刚、林毅夫所构建的具有凯恩斯主义特征的非均衡宏观动态模型,在价格、工资变动具有粘性的假设条件下,分析了劳动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路径,通过将模拟数据与1979—2006年的实际数据相比较,再次证实了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份额不断下降的事实,并且发现在1988年以前,这一份额的下降是比较平缓的,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范从来、张中锦(2012)以各行业增加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为权重,以各个行业劳动要素收入份额的加权平均表示全国总体劳动要素收入份额,在核算总体劳动要素收入份额时,分别运用了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两种数据,发现用这两种数据核算的劳动要素收入份额变动趋势是一致的,在1992—2008年间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就数值而言,运用资金流量表核算的结果明显高于收入法GDP核算的结果。李琦(2012)在对核算口径、个体经济漏统等4个数据质量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处理后,又对混合收入进行了估计分劈,分别估算了农户混合收入、个体业主混合收入,最后给出了对劳动要素收入份额的估计,发现在1995年后,劳动要素收入份额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这一趋势在2002年后逐渐加强,下降幅度明显增大。白重恩、钱振杰(2009)采用了1978—2006年间省际收入法GDP数据,分别计算出每年劳动者报酬、资本收入、生产税净额的相对比重,观察得出:在1978—1995年间,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幅度不大,在1995年后,劳动收入占比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1995—2004年间,劳动收入份额持续走低,降低了10.73%,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2003—2004年间统计方法的调整,这一改变使得该份额被低估了6.29%。吕冰洋、郭庆旺(2012)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出发,在资本、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之外,加入了对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考虑,并进一步区分了三部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和再分配环节两个环节的分配份额,在综合考虑财政因素、政府部门分配份额等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采用1978—2008年间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分别测算了税前及税后要素分配份额,对比得出以下结论:税前及税后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基本相同的走势,即:政府部门分配份额变化以1994年为分界线,在1986—1994年不断下滑,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政府部门分配份额稳步上升;劳动要素分配份额在1978—1983年“包产到户”、“减税让利”等背景下稳步上升,在1983年达到峰值,而后逐步下降;资本要素分配份额在1978—1983年逐渐下降,在1983年达到最小值,逐渐上升,并且,两种要素的税前分配份额明显高于税后分配份额。吕光明、李莹(2015)针对2004年及2008年国内两次核算口径的调整,分别给出了2004年前、2004年—2008年、2008年后的核算口径,而后整理得出了完整意义上的劳动报酬核算口径和国际标准核算口径,并对比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与其他国家的份额:基于国际标准核算口径,中国劳动要素收入份额大概为38.01%,低于发达国家12个百分点,略高于发展中国家;基于完整意义的核算口径,中国现阶段劳动要素收入份额大约为49.20%,比发达国家低了8个百分点,略低于发展中国家52.28%的平均水平。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

下一篇: 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