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浅析中国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的创作特色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文学评论   浏览次数:32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浅析中国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的创作特色摘要:《夕阳箫鼓》是黎英海先生根据琵琶古曲改编而成的一首钢琴独奏曲,作曲家大胆的

 

浅析中国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的创作特色

     

摘要:《夕阳箫鼓》是黎英海先生根据琵琶古曲改编而成的一首钢琴独奏曲,作曲家大胆的运用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同时结合民族的音调与和声,创作出了这首风格迥异的好作品,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令人难以忘怀。本文将从民族音乐风格元素与西方和声完美结合、民族乐器音色和钢琴技巧的巧妙运用和充分体现了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气韵这三方面对该曲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希望音乐工作者们能够将我们的民族音乐更加发扬光大。

关键词:  黎英海  钢琴独奏曲 《夕阳箫鼓》 创作特色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一方面自己创造了形式多样的乐器,另一方面也善于吸收并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改造发展了这些西洋乐器,作曲家们运用这些乐器创作出大量的民族乐曲和民族乐曲改编曲。我国民族器乐曲的独有风韵,激发起我国钢琴家、作曲家把它们移植在钢琴上予以呈现、发扬,使钢琴这件乐器发出了不同于西方传统钢琴音色的音响效果,成为“洋为中用”在钢琴演奏上的一大特色。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就是一首改编得非常成功的曲子。这首乐曲是黎英海先生于1972年根据琵琶古曲改编而成的,在乐曲的创作过程中,他大胆的运用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同时结合民族的音调与和声,创作出了这首风格迥异的好作品,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令人难以忘怀。

一、        民族音乐风格元素与西方和声完美结合

黎英海先生认为:“年轻作曲家学习西方音乐总有模仿过程,但老处于模仿阶段就没有出息。音乐作品固然要有个性,要摆脱固定模式的束缚,对民族传统的继承,也要有所创新才能发展。但是如果因此排斥和丧失了民族风格,在认识上将两者对立起来,就会失去作为中国音乐家应具有的宝贵东西”。钢琴是立体、多声的乐器,当我们在钢琴上弹出一条中国曲调时,如何合理地处理多声结合的问题是一大难题。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主要是单声部的,欧洲多声音乐的技术体系却很不适应中国的曲调。但中国音乐凭着自己深厚的传统,具有了吸收其他民族优秀音乐文化成果的巨大能力。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它不同于欧洲钢琴音乐的创作,既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和声,又要探索出与中国作品风格相吻合的民族化和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黎英海先生在音乐创作领域中,始终坚持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有意识地在创作中追求中国民族风格。他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始终以传统为基础,同时广泛吸收西方音乐创作的元素和经验,巧妙地与中国乐曲的民族特点相结合,改编创作出了这首具有鲜明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可称得上是钢琴艺术“中国化”的典范之作,在钢琴上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特有的审美意境。 此曲在保持原曲古朴、典雅的音乐风格的同时,采用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如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五声音阶为基础进行模进、变化和发展,同时结合着带偏音的六声或七声调式,以及在乐曲中使用大量的和弦外音和装饰音来美化、修饰旋律。在乐曲开头所选用的许多二度、四度、五度叠置的民族和弦——琵琶和弦的长持续音,导出了颗粒性极强的琵琶轮奏,透析出单音的多声效果。所有这一切,勾勒出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以及巧妙细微的音型变化,通过丝丝入扣的演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雅致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秀丽与风姿异态。经过作曲家将民族素材与西洋和声的巧妙结合和处理,改编后的钢琴独奏曲既保存了古曲的音乐特色,又适合于钢琴演奏,既运用了西方的和声,又结合了民族的元素,将琵琶曲意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融合起来,以原琵琶曲的主题音调作为变奏的基础,运用创造性音乐思维充分发挥钢琴巨大的表现力,既不失中国韵味,同时又赋予了中国乐曲崭新的风格。##end##

在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风格和特有的民族性音色是其中的瑰宝,中国钢琴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为世界钢琴音乐宝库增添了许多有价值、有表现意义的新鲜音色,我们应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和挖掘,以再现我国钢琴音乐的民族之“魂”。

二、        民族乐器音色和钢琴技巧的巧妙运用

《夕阳萧鼓》原是琵琶古曲,通过对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从中抒发了对美好河山的眷念之情。这首改编后的钢琴曲同样保持着这样的情感和诗情画意。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特别是鼓那饱满、浑圆的音色,在这首钢琴音乐作品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钟、鼓之声在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呈现,更加全面地显示了中国民族乐器音色的丰富性。同时,本曲还通过钢琴的技巧来模仿各种各样民族乐器的音色,并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乐曲采用了变奏的手法,全曲共分为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散板,是全曲的引子,钢琴轻声奏出模仿鼓声、箫声和水声的音响,仿佛当夕阳西下时,晚霞染红了天空,映红了江面,远处传来鼓点声、箫声,引出主要主题,端庄大方,婷婷玉立。表现了夕阳西下、夜色朦胧之时,远处传来江水轻拍堤岸,箫鼓琴筝齐鸣的古代生活场景。特别是在引子的第4、5小节右手的下行装饰音中,钢琴模仿箫的音色,展示了夕阳时分天、水间,空、高、远、静的意境;第二部分是中庸的行板,演奏时,运用了左手八度的技巧,作为音响的和应,这时右手奏出乐曲的基本主题,以轻巧、委婉而带有江南风味的旋律,衬托出清淡悠远、富于诗情画意的意境。第三至第五段是中庸的速度,活跃地、柔和地,这三段对《春江花月夜》的基本主题作了即兴性的变奏。钢琴运用颤音的技巧模仿古筝的琵音音型,奏出如潺潺水声般的音色,时而又运用钢琴清脆的八度技巧在高音区奏出旋律,高低对比,变化统一,达到了极和协的音乐美感。这三次变奏色彩变化丰富,民族风格非常浓郁。第六部分是广板,也是全曲中唯一的对比性段落,钢琴在中音区奏出厚实的音响,引出平稳而流畅的新旋律,第71-77小节,左手在低音区奏出的谐和、空泛的五度双音和右手的旋律好似古琴那深厚、低沉而圆润的声音,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夜空中飘落的钟声。在78—81小节,左手在低音区,右手在高音区双手齐奏出轻柔透明的声音,生动地刻画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色。第七至九部分是小快板、稍慢、更快,在这三次变奏中,主题性格有所变化。在古曲的基础上,黎英海先生对单调作了某些发展,特别是第八段中加入柔中带刚的力度处理,在第九段中采用琵音、颤音以及类似欧洲钢琴曲中的“托卡塔”手法,使音乐形象更为丰富。在第八段的开始部分,作曲家运用叠置和声,使音响效果如同民族乐器琵琶的音色,丰富和增加了乐曲的色彩度,把人们带入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第十部分乐曲由慢渐快到快板,通过一段过性段落引出相当于终曲的段落,基本主题由左右手交替奏出,并不间断地引向乐曲的尾声,使乐曲又回到清淡悠远的意境中直到结束。

中国钢琴作品《夕阳箫鼓》在钢琴技巧的运用中,模仿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成功地借鉴了古筝、古琴、琵琶的手法,将西洋乐器完全溶解于东方古香古色的风格中。

三、        充分体现了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气韵

西方音乐音与音之间既在纵向上(对位的、和声的)发生关系,又在横向上(线条的、趋向的、节奏的)发生关系,而中国音乐中一个音往往不仅仅是一个音,这个音本身会变异,会运动,会衍生出一个“族群”。这是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运动方式的一个基本区别,也是民族气韵表现的一个方面。黎英海先生在《夕阳箫鼓》的旋律处理上,采用了“虚”、“实”音之分,“虚音”往往是“实音”的延续,它本身不具备实质内容,而是前一“实音”的附属品,在《夕阳箫鼓》中常常表现为“滑音”。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中华艺术历来讲究的“气韵生动”。“气”是生命,“韵”是精神。“气”在中国哲学范畴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含义,道家以自然万物存在运动、化生、聚散的状态论气;儒家则从主体的心性论气,把气包容在心性之内,通过气的集聚而培养出一种浩然之气。 这首钢琴作品的民族气韵深厚而耐人寻味。

总之,黎英海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又有新的发展。我们可以深切地感悟到他是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大量的创作和改编中国风味的器乐作品,使世人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和熟悉中国音乐,让学习者在接触中国音乐作品的同时,传播民族民间音乐,为中国器乐曲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杨善武.黎英海的民族调式研究[J].中国音乐,2003、3.21.

(2) 苏澜深. 探中华之乐 求民族之风 —黎英海先生访谈录[J].钢琴艺术,1999、1.7.

(3) 黎英海.民歌钢琴小曲五十首[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4) 黎英海.试谈民歌改编的几个问题[J].人民音乐,1956、10.18

(5) 李京红.《夕阳箫鼓》演奏心得[J]. 钢琴艺术,97、5.

(6) 赵江虹.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民族特点与演奏艺术[J].美与时代2003、1

 

上一篇: 浅析中国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的创作特色

下一篇: 浅析中国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的创作特色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