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传统文化承继与修复的思考
 
更新日期:2019-06-04   来源: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21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复传统文化教育出现的断裂现象,思想政治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其题中应有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复传统文化教育出现的断裂现象,思想政治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传统,扎根现在,在实践创造中革新和创造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进步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十分紧迫的新任务与新要求。那么,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如何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取得成效,是我们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传统文化教育生活化,是有效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形式。文化与生活从来都是分不开的,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它的生活化特征。新时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根据传统文化的特性而展开,更应该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和认知特征;只有源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参与欲望,并使其主动参与和践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生活化还要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教育生活化的目的就是要能够切实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认同。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指出,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要焕发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借用多样方式……让传统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要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生活化的目标,就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资源,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趣味性、生活性。
让“思政教育进课堂”、“实施全员育人”成为事实,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尽管早在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强调加强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课堂教学成为高校发挥功能的主阵地,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师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脱钩;任课教师只负责教书,回避所应承担的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时常发生;任课教师往往醉心于完成教学任务量,关注于所带课程上课学生的考试分数,回避学科教育过程中所应承担的德育责任;加之科层制的学校管理方式所带来的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条块割裂,更是减弱了思政进课堂这一有效的思政教育模式的事实执行程度,如何让思政进课堂,实现全员育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仅需要有政策、制度层面的支持,更需要提升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领导干部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传统文化承继与修复的思考

下一篇: 传统文化承继与修复的思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