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政治环境
面向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将步入大众化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将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在此阶段中,为了系统性的健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体系,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则需要国家政治环境的支撑。政府1998 年颁布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一次提出要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至此国家陆续出台了数十项创业教育推进政策与法规,加强顶层设计不断促使创新创业教育战略化的形成。 2010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表明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3]。 2012 年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发展的具体内容做出明确规定,2015年 3 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4]。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5]。在政治环境上,我国政府日渐明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撑下,必定会不断地取得进展。
(二)E-经济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的发展,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投资拉动增长 ”转向“创新驱 动增长”的关键期,创新驱动发展将会成为新常态经济下动力转换的力量源泉,创新人才将成为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时期,也是转型的关键期。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未来经济走势都将发生关键性的变化。面向2035,我国经济实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对新技术的要求日渐精细化,依靠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需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单纯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固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对于复合型、创新型的新型人才的需求日渐高涨。经济的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依赖创新驱动的发展。通过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占领新兴产业的高端阵地,以要素升级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如19大报告所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种生产率的核心便为创新[6]。在经济转型升级中,高等教育要前瞻性地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