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
我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把角的样子用语言描述出来,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不同的角多,再教学角的大小比较,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使学生对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教学“认识钟表”时,让学生自己拿出实物钟面,同桌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有了学习的兴趣,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再比如教学“厘米、毫米的认识”时,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厘米有多长吗?我们自己哪些身体部位是一厘米长呢?让我们试试量一下自己的身体部位吧,”此时,学生们一定兴趣十足,忙着在自己身上比划。在此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量一量自己中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们此时就会恍然大悟。这样通过动手量一量的过程接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厘米的认识一下子一目了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
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我在数学课堂训练学生表达时,教会学生运用关联词语,让他们会用“因为……所以……,先……再……然后……最后……”来叙述知识的获得、运用、发展过程。按照“根据……和……,可以求出……,再根据……和……,求……”,或者“要求……,先要求……”这几种常见的框架结构来表达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经过这样不断的引导,一段时间后,势必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表达,学习的效率肯定会提高。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数学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指导着实践,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举一反三”思想是正是我们解决新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教学中通过“举一反三”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能力,增长学生知识。
我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会“几个几是多少即是口诀几几得几”,从而延伸到体会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适当设计一些表演,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如教学“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演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移动,整个表演过程,学生情绪高涨,笑声迭起。通过举一反三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保证了答题的正确率,还提高了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