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知行合一原则
知行合一既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两千多年前,有关“知”与“行”的思想已经诞生在中国。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十分重要。“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知行合一原则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实现了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知行合一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德知和德行的问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明白何为道德,也要求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些道德准则。因此,如何将德知教化与德行引导相结合这是十分关键的问题。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他反对程朱学派的知先行后论,强调知与行的不能分离。”[2]只做到了“知”,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行”。“行”与“知”一字之差,但是实质差别巨大。行动是考验人的重要法宝。只有“知”和“行”达到和谐的程度,才能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融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知”与“行”之间的距离,需要用情感这座桥梁。在“知”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师研究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深深的认同感。要把对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的民族文化情感传递给学生。只有对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产生认同情感,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二)坚持科学性原则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科学性原则。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要求。其中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科学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需要科学的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相当宝贵,是难得的资源。有主张“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3]的谦逊趋善的道家思想。也有“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4]的儒家仁爱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催人奋进,向善的、和谐的思想。这些思想均可融入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科学性原则要求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及内在逻辑,又要分析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层次和接受能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了几千年,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浩瀚的内容中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要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合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既包括教师又包含学生。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要科学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同样值得研究和关注。要认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