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说“节”
 
更新日期:2019-06-11   来源:语文建设   浏览次数:16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生长的关键节本是竹子枝干相交的部位,可以说是竹子的生长点,进而引申为其他植物。植物的生长称抽穗拔节;歇后语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祝福人的学业

 
一、生长的关键
“节”本是竹子枝干相交的部位,可以说是竹子的“生长点”,进而引申为其他植物。植物的生长称“抽穗拔节”;歇后语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祝福人的学业、事业蒸蒸日上,终能像竹一样参天凌云。由植物到动物,性状的相似性也让我们把骨骼相衔接处也称为“节”,那个持刀而立、目无全牛的庖丁立刻浮现在了我们眼前。“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深谙养生之道的庖丁正是善于在关键处发力,才能达到如此境界。身体上的关节,往往也是人体的“支撑点”和“发力点”,一旦关节受损,行动会备受阻碍。因此动植物的“节”在生长、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也使其喻指事态发展、思想题旨中的关键所在,如《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甲戌侧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第十六回》,吴铭恩汇校,2013年,195页。]我们常说的“节骨眼儿”,即指事情到了紧要的时机或环节。

二、约束的力量
段玉裁释“约”为“缠束”,每一个“节儿”都是对竹的一个约束。由此我们的古人联想到了太多深远的意味。有约束、有节制才能有成就、有未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因为物极必反,所以一切皆应有节度,不可过分,这是中国祖先传承几千年下来的精神。我们对物用的约束,是为“节约”“节俭”“节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孔子倡导的“道千乘之国”的方法,即控制用度,体恤万民,不为己之私欲而奢侈无度。今天依然有“节衣缩食”“开源节流”之说。
我们对情感的约束,有“节欲”“节哀”这些词语,不论喜怒哀乐,都不宜过度,这与“中庸之道”一脉相承,“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朱熹注云:“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情感的发作可尽兴,但必得合于情、达于理,才为允当,才可至于和谐。
我们对行为的约束,则是为“礼节”“节度”“节制”,指事物的规则、分寸,社会的典章、法度。《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可见“节”与“制”同义,士大夫以礼乐为约束,百姓以法度为约束。日月星辰,天地造化,无不遵循着自然之道,天有道,国有法,人有节。因此我们不能为所欲为,而应当有所节度,有所制约,共同遵守着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的尺度,这也是我们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的精神内核。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当“有礼”,立身行道、行乎世间当“有节”。竹子之所以能不断生长,是“约束”带给它向上的动力;人之所以能日臻完善、达乎天道,是“约束”对人的规矩、雕刻和打磨。孔子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人在本性上愿意放逸而不喜约束,但只有学习了圣贤的道理,学会“克制”自己的习气,复归于礼,才能实现“仁德”。
我们对品德的约束,即是“节操”“节义”“节概”,称赞人品高尚用“高风亮节”,或许,这是古人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这也便是古典文化中“竹”被称为“君子”、备受士大夫推崇的原因了。在竹子的身上,蕴含着高峻挺拔、正直不屈的君子风范。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凛凛然有傲然正气。与此同时,“符节”作为信物或出使外邦的凭证,在一代代有气节的使节的演绎下,日益加重了“节”这个字在“气节”上的意味。段玉裁注“竹”:“又假借为符卪字。”《说文》释“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声。”[ 《说文解字》]符节最早在《周礼·地官·掌节》中已有记载,“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后来往往用于外交使节的身份验证。用竹制成的符节由一种信物、凭证逐渐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一份责任的担当。“(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杖节牧羊的故事千年来传唱不绝,那份矢志不渝的家国之情便是“气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说“节”

下一篇: 说“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