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的概念由来已久,当其进入了教育领域,并在“学习者”的注视下形成了“学习共同体”。虽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来,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多方位的阐释,但简单来讲“学习共同体就是由一群人亲密合作形成的稳定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就是由高校教师组织成的学习组织”[3]。作为教学学术发展的一种方式,其应然呈现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与科研关系中的身份认同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大学的最基本的两大职能。从理论角度来看,教学与科研应该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互相促进,由于科研成果产出的“短、平、快”以及以科研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政策的实施,教学与科研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科研。美国大学发起的教学学术运动扩大了学术概念的内涵,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与推广,使得大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使得到了更合理的认识,教学本身的地位也有所提升,但这种提升依然更多的体现在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中。就我国来看,无论是“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还是“双一流”建设或是高校新型智库建设,都不断在突显科研的重要性,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中心地位一直被撼动着。
近两年来,为建设教育强国,习总书记发表了系列讲话,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文件。就今年而言,从5月2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到6月21日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再到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以及期中“一流本科宣言”、“新时代高教40条”、“六卓越一拔尖”等文件的出台,无疑将“聚焦人才培养、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相关具体政策措施的制定对教育教学提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有了更高的使命。
在此背景下,处于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在应然向度上,需要教师对教学地位在理论认识上及在实践教学行动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需要教师拥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具有享受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职业幸福感。同时,在教学学术的视角下,当传统作为私人活动的教学移入了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也需要逐渐适应教学从私有财富到共同财富的转变。这种转变,将会在一定程序上打破原有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和意识将会给教师本身带来归属感和安全的同时,也需要他们不断调整和认同自身在共同体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