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接受
 
更新日期:2019-06-12   来源:电影文学   浏览次数:18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文艺评论家范咏戈评价道,《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剧情不是外国神仙的克隆移植,而是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从《楚辞》《山海经》而来的中国式想象力

 
文艺评论家范咏戈评价道,“《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剧情不是外国神仙的克隆移植,而是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从《楚辞》《山海经》而来的中国式想象力;视觉效果不是中外大神的‘群魔乱舞’,而展现出了源自中国式古典意境的仙侠之风。”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本土风貌
伊泽尔提出,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即作品中所描绘的现象与现
实中的客体之间不存在确切的关联作用。读者或观众从个人的体验出发,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作品,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得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一致的对应。这种无地生根的开放性使作品能在不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形成各种情景,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
神话、寓言和史传散文被认为是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三大主要源头。而影视作品《三生三世》中更大量体现了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神话典故、寓言故事等,从而更加生动地阐释了中国悠久而又美丽的传统文化,也更易于观众在感官、心理上的接受。
1.关于“龙”、“狐”等象征意义
文学作品的显著特征在于,人们对于未知事物,都心生敬畏,心生向往,充满好奇与探究精神。关于龙在以记述古代神话、地理民俗等的《山海经》中被广泛论述,并分为几类,如《山海经.大荒经》中“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如,在《山海经·大荒东经》描述“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以及记述蛟龙的《山海经·海内经》,“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6]213
关于龙的记载和描述虽多见于古传下来的美好神话和传说,但据诗人兼学者闻一多的考证,我国上古社会,许多民族都以龙作为氏族或部落的标志。可见,对于中华民族而言,龙,是一种崇高伟大的象征。《三生》还讲述了四海八荒中天界、青丘和鬼族(翼族)之间的恩恩怨怨,神祗分为天神指的是像龙、凤凰这类比较接近抽象概念延伸的结晶;地仙如九尾狐、树精等这种接近自然延伸的物体。天族太子夜华为中荣国除暴安良,在与作恶多端的金猊兽激战时,不得已现出黑龙真身,奋不顾身地救危险中孩子,并放出闪电将金猊兽击退。天族天子心系黎民百姓,庇佑天下苍生,施展法力施云布雨解除一方旱灾,这与中国传统观念的设定相符合,也满足了观众对神的崇敬之情,更加接受了天族太子夜华为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
而“白浅”九尾狐身份的安排,取自《山海经》中“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狐,多媚态,常幻化人形魅惑人,妲己、褒姒便相传于九尾狐幻化而成,相关的传说和记载也最多,清人蒲松龄编著《聊斋志异》可见一斑。《三生》中,白浅这一角色设定于九尾狐族,更能体现在四海八荒中美貌,才更容易产生观众对其情路坎坷的接受——和师傅“墨渊”的细微情义,与“翼族”的无果的初恋,以及和天族太子“夜华”的三世情缘。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九尾狐也一度呈正面形象,如《山海经》中大禹的妻子山氏等,故白浅的人物形象设定有承担了不负师傅教诲与嘱托,为匡扶正义,挽救苍生,一次次冒险孤身封印“擎苍”。白浅的九尾狐身份安排,“天族”和“青丘”结百年之好,也更符合人们对社会地位的认同感,才能更好地促使“白浅”和“夜华”相遇、相知与相守这一爱情故事更精彩地展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接受

下一篇: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接受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