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工科高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的设置及其成效
 
更新日期:2019-06-12   来源:江苏高教   浏览次数:20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曾指出:工科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工程师,工程是联系社会与科学的桥梁,工程中不仅包括技术问题,也包括环境问题和社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曾指出:“工科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工程师,工程是联系社会与科学的桥梁,工程中不仅包括技术问题,也包括环境问题和社会、伦理问题等等。只有在教学计划中为他们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工程的本质,完成现代工程对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要求的基本训练。”[杨叔子.现代高等教育:绿色 科学 人文[J].中国高教研究,2002(8):3-6.]然而,工科高等院校长期实行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单一、思想狭隘、人文精神淡薄、社会适应能力欠缺,不仅不能满足新时代国家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而且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难以为继。由此,对工科高等院校来说,实行通识教育尤为迫切。为了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过度专门化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培养全面的人”这一大学教育宗旨,工科高等院校率先投入到通识教育的潮流中。
在如何实施通识教育这一问题上,国内工科院校基本上是在借鉴西方特别是美国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相应改变,以适应国内环境及本校特色和发展需求。一些工科院校成立了通识教育中心或通识教育部,负责通识教育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在全校推行通识教育的修课制度。其中,不同学校具体做法不尽相同,大体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核心通识制度,另一类是自由选修制度。绝大多数学校根据大学生培养目标与要求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把通识课程分为不同模块,如清华大学把通识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分为六大向度,分别是“思维方式”、“生命探索”、“艺术与文学”、“社会与文化脉动”、“科学、技术与社会”、 “历史分析”;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引自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课程简介,http://cge.gec.nthu.edu.tw/course/],规定学生在通识核心课程六大向度中须任选四个向度各一科,共计8—12个学分。在选修通识领域,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不一样,文科学生必须选修自然科学领域课程,理工科学生必须选修人文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课程。其他工科院校通识教育修课制度也基本类似,要求学生在不同模块中进行选修,大体上采取文理交叉、专业回避的原则,规定理工科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人文选修课,只不过实行自由选修制度的院校缺少了核心课程修读这一环。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工科高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的设置及其成效

下一篇: 工科高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的设置及其成效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