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并用此思想指导他们的行动,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现阶段的大学生,是随着网络时代一起成长的有个性、有思想的青年一代。他们不喜欢生搬硬套地说教,不喜欢墨守成规地模仿。就此而言,利用网络环境,创新教育语言,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魅力的有效方法。
邓小平说“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7]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追根溯源的语言和方式来增强我们教育的感染力、解释力、影响力。
让语言贴近生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容易陷入误区,将本来通俗易懂的理论,经过“升华”,变成了“形而上”的理论,这样就不难理解学生将这些理论“束之高阁”。只有将理论通过“深入而不深奥,浅出而不浅薄,生动而不生硬”的语言表达,才能更加深入学生的心。在向广大青年学生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身边的“中国故事”阐释基本理论。以秉持科技报国理想的黄大年、扎根太行山扶贫的李保国、造福潜心教育科研事业的黄旭华、收集植物种子心系未来的钟扬、热心公益的博士生张佳鑫的事迹,贯彻十九大精神,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让语言贴近学生。这体现在教师所表述的内容要让学生认同、理解和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要变抽象为具体,变概念为事实。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在思政教育中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则需要我们将责任与使命细化,将青年一代的使命细化至每位学生的责任,将国家的发展细化至班级的建设,使每位学生明白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让语言贴近缘由。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而网络正好提供了咨询“为什么”的平台。思想开始于问题,又阐明问题。创新教育语言,就是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直击热点问题,科学地回答问题。在宣传相关理论时,应直接表明缘由,让学生明白理论的来源,使之更加深入理解其意义。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正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5]针对“生态中国”,大部分的学生并未感受生态破坏后的一系列后果,如水资源稀缺、沙尘暴等,因而并没有太大的感受。因此,我们应从为什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出发,逐步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最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