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优良专业素质、特殊教育技能的知识分子。但是仅有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教师的教学寄予着对未来的厚望,包含着对学生的挚情,教师的职业生涯应当自始至终燃烧着激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没有激情的教师生涯,势必因工作的周而复始而产生职业心理枯竭,也会因工作的辛苦而流露出职业倦怠。
首先,教育激情是教育者从事教育事业的精神动力。教育是充满理想的事业,没有理想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但同时教育存在于现实中,它无法摆脱现实的功利色彩,也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条件。怎么对待理想和现实呢?因为现实就放弃理想吗?什么能使我们坚持下来呢?还是激情,教育的激情。从教者都应该饱有教育的激情。理想的实现是艰难的,甚至是悲壮的;现实往往是顽固的甚至是强大的。激情能给我们什么呢?激情能使我们心怀希望,能使我们勇对困难,能使我们在平淡中品味为人师者的快乐,能使我们在普通的教书育人工作中自觉到的振兴民族的大义和使命。
其次,教育激情是优质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学内容、知识本身是客观的,特别是自然科学学科,没有价值判断在其中。但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是不能没有价值引导。教育的价值引导固然需要冷静的分析、理性的辩驳、客观的举证,但更需要感染、感动、感化。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教师的激情、倾向性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而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教师的激情则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少年周恩来是在他的老师爱国激情的感召下生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许多科学家也是在他们老师的激情带动下迷恋上某一学科的。回顾我们自己的经验也是如此。我们当初爱上每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一节课,不是因为这个老师讲得准确无误,而是因为这个老师有激情,这份激情吸引了我们。教书育人的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激起教师幸福感的,不是物质上和名利方面的东西,而是学生的成长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欣慰感、满足感。教育激情不是点缀,不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应该是教学行为本身。教师的激情能够赋予课堂鲜活的生命力。
第三、教育激情是评价教学重要标准。日常听课,我们很多老师教学内容把握的很准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确定的也没错,教学中课堂用语也比较规范,教学辅助手段也被大量地使用以化解教学难点、营造课堂氛围。但是有的时候,总觉得诸事皆备,只是因为教者没有激情,课堂因而沉闷,师生情感缺乏互动,教者的独白与学生的漠然相对,教学双方都陷于疲劳之中。 当然,课堂教学不是诗歌朗诵会,不是表演,课堂教学的激情有其特点。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渗透出来的情感类型也各不相同:有的内容严肃,自然就要有肃穆的情;有的内容悲伤,就要有伤感的情。一味情感高亢也会令人产生疲劳感的。激情也不等于滥情,有的课堂教学内容本来是科学性很强的,只要我们本着对科学的求真、求实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去共同探索就可以了,却为了营造氛围无端拿来一个情境博取所谓的感动,那就是一种课堂资源的浪费了。激情也不等于煽情,情由心生,不能人为制造,如果为了让课堂让学生充满感情就调动学生的喜怒哀乐,而不是顺其自然,那么课堂就偏离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