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民族精神孕育成长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更新日期:2019-06-14   来源:人民论坛   浏览次数:19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民族精神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不断孕育成长。它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内核,是其发展的内在动能和基础,并随着文化

 
民族精神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不断孕育成长。它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内核,是其发展的内在动能和基础,并“随着文化的发展演变而发展变化,不断扩大和加深自己的思想内涵”。[2]由此,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精神孕育成长提供丰厚土壤和丰富养份。
历经几千年传承和发展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特质和标记。而“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特质和标记就是道德至上性”。[9]就拿“以人为本”讲,是“将人作为考察和考虑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始终围绕着人的价值目标的揭示、实现和实践而展开”。[2]纵观中国文化史,没有过像欧洲“经院哲学”时期那样的神本主义时代,神本主义从未在中国文化发展中起过主导作用。恰恰相反的是人本主义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认为万事万物之中人是最可宝贵的,处于中心的位置。就算辩察万事万物之理,需“仰观天象”,需“俯察地理”,更需“中审人事”。儒家思想更充分地体现了这种思想。孔子曾回答学生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主张关注人事,重视现世人生。他的这种人生观开人本伦理思想之先河,逐渐沿袭成了中华民族的“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的伦理道德情操。总之,以儒、道、佛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不论是儒家“修己安人安天下”、道家“积德修炼成仙”,还是佛家“修行斋戒成佛”,都是强调个人的修行、修炼及自我涵养,人本主义色彩浓厚,“可以理解为道德的人本主义”。[2]它总是把人看成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总是在社会关系中认识人、评价人,将个人与群体紧密关联起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正是由于继承和发扬了人本主义思想,才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辉煌前景。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提振了中华儿女的精气神,真正提升了中华儿女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民族精神孕育成长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下一篇: 民族精神孕育成长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