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药卫生 » 正文
析医学系统借象思维以启蔽的演绎属性
 
更新日期:2019-06-20   来源:孔子研究   浏览次数:51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内经》强调根据易理五行等取象的策略,如《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论和宇宙时空普遍对应的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统摄性,其理论展开过程是

 
《内经》强调根据易理五行等取象的策略,如《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论和宇宙时空普遍对应的“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统摄性,其理论展开过程是把意象--附着到易象为先之象而构思、阐释,所以,倚重象思维并表达为简要的数字的中医策略似为必然,象—数在其中呈互转之势。语言表达重要策略包含神用象通。
因为,《内经》所论之象主要是奠定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和医学思想系统,什么是象?“象者,像也。论脏腑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及“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张介宾《藏象》),所以,重视象思维以主导原创性,这种言说方式及其创意主要显现在内脏功能、身体机能、病理之变化,显现于或者对应于外部的可见现象。可见《内经》所论之象主要是内宇宙—外宇宙之间的遮蔽—澄明之关系,亦即显—隐同构关系。借象启蔽,言说的是潜存的不可见的生命功能特征,取象的奥妙像魔方一样围绕核心不可分,或有的研究将其分类、笔者认为只能管窥其本真的侧面而已。
即所谓象,是将所藏的反映为外在的,藏是象的内在本质,为了揭示人体把握系统功能关系,现象与系统本质的统一,是脏腑活动及滞与通病理变化映于外的征象。所以,内-外两者辨证为藏-象,今作脏象;或在中医基础理论之下把脏象设为学科。
《内经》强调追寻大道而推演、此乃取象用象策略主要功能。“五藏之象,可以类推”(《五藏生成篇》),五脏虽隐而不见,但据其气象可类推,而强调人体内脏功能。《素问·六节脏象论》等篇所论较集中;例如肝象木曲直,心象火炎上,脾象土安静,肺象金刚决,肾象水润下;肾主蛰为封藏之本,脾胃仓廪……皆取五行之象、举其宗兆,以象法傍通同类、推之;均是类推认识五脏;象喻,是其感悟而把握人体大千世界的一种方式。认为人体相对而言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功能系统;这又分别和《素问·五脏别论》所析以管腔性器官“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和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相应;然后再对应不直接接触水谷的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奇者异也、恒者常也,奇恒之府、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类于脏而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再系于经络、气血精津液等物质基础;分别可据遮蔽—澄明关系,联系外部宇宙追寻大道而取象的方略、据“其不可蔽,不失阴阳”再定性,其原理是“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文心雕龙·体性》);如阴阳应象大论、六节藏象论便是较集中的论述。
联系“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周易·系辞》),上述形气神之形,相对直观、清楚,但是其中之形处于静态者少而多数是飘忽动态的,气在三者之中是为枢机,气和神都具有转化为形的可能性;亦即可证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互转互化之关系。据“圣人立象以尽意”(《易传·系辞》)、历史上曾有意象言的哲学研讨,本来就系于爻象或曰哲学之象,所以,实为重要的哲学命题;再联《易》象惟先、神用象通(《文心雕龙·原道》)等可见,医学之象文学之象皆诗性之象、是内在生命本真特性的外部所现自然化生机,藏-象实为显—隐二元同构理念的具体化的环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析医学系统借象思维以启蔽的演绎属性

下一篇: 析医学系统借象思维以启蔽的演绎属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